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 非遗传承中的青春力量

发布时间:2025-07-10 12:1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佳临   阅读 2.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 彭虹、潘颖  图片 胡静怡)为挖掘湘潭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2025年7月5日至9日,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深耕湖湘文化  传播非遗新声”文脉传承团16名师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历时5天,走访6处非遗文化地标,通过专业赋能、跨文化传播等方式为非遗保护注入青春智慧。

时空回响:古籍里的红色记忆

在旋梯书苑里毛泽东诗词专柜前,2000余册典藏文献静静陈列,成员们指尖拂过泛黄的纸页,齐声诵读《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的豪情,从文字里漫出来。带队老师张琼燕感慨:“在古籍中触摸历史,让红色教育更具沉浸感。”

产业探访:老酱油缸里的新滋味

龙牌酱油基地飘来醇厚酱香,实践团深入了解龙牌酱油“日晒夜露”的古法工艺,戴晶晶书记拆解的“选豆、制曲、发酵”核心工序,让大家读懂:一瓶百年酱油的风味,是传统匠心与现代标准的完美融合。

技艺传承:非遗里的与“

实践团在巫家拳传承基地,省级非遗传承人颜凯章系统讲授“刚柔并济”武学精髓,通过体验“擂肘”动作,实践团成员们切身感受到了巫家拳这一传统武术的独特魅力。在升平轩纸影博物馆,全员完成组装的纸影制作流程,创编《我不是外卖神》等3部纸影剧目,探索非遗表达路径。成员袁慧婷说:“当手中的纸影在光阴交织中动起来时,我感悟到了非遗的生命力。”

此次实践活动展现了青年学生在文脉传承中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外国语学院将持续深化“非遗+实践”,为传统文化创新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佳临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