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仙岭特色,解码产业密码 ——福建农林大学赴泉州市永春县蓬壶镇仙岭村实践队

发布时间:2025-07-10 00:0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学漫   阅读 1.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 沈尔修 黄雅军)7月5日,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赴泉州市永春县蓬壶镇仙岭村实践队走进泉州市永春县蓬壶镇仙岭村,追寻总书记题词精神,深入探寻这座革命老区村如何以科技为笔书写山村振兴的答卷。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方聪龙副教授带领的赴泉州市永春县蓬壶镇仙岭村实践队,以“坚持农村科技创新、拓展山区小康之路”为主题,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与文化体验等方式,深入调研仙岭村“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探寻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图一为实践开始合照,通讯员 陈星源/摄

初识·邂逅相遇

活动伊始,仙岭村沈金渠书记向大家介绍仙岭村导览图。导览图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醒目突出,串联起村内各类资源与服务。从“事有所办”的公共服务中心,到“食有所安”的长者食堂,从“病有所医”的医疗服务站、“幼有所育”的幼儿托管,到“居有所乐”的文化休闲场地与“老有所养”的养老服务,仙岭村构建起了完善的民生保障网。实践队通过导览图,直观感受到仙岭村以民生为基、产业为翼、生态为韵,书写“五有所”幸福答卷的生动图景。

图二为沈金渠书记介绍,通讯员 陈星源/摄

初见·会谈先知

“仙岭村的主打产业是‘早钟六号’枇杷。”在会谈室里,蓬壶镇副镇长、全国劳动模范苏天恭一谈到仙岭村的主打产业显得尤为兴奋。苏副镇长向实践队员们介绍道,仙岭村培养的早钟六号枇杷具有“开春第一果”美誉。近年来,随着仙岭村的农民种植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种出的枇杷果子大、水份足、甜度高,价格也逐渐稳定。

图三为苏副镇长分享,通讯员 张学漫/摄

带队老师方聪龙副教授表示,仙岭村拥有理论富矿和丰富实践,值得实践队持续深耕,这场实践活动仅仅只是起点,未来还会常回访考察,深度挖掘仙岭村产业发展历史,联动村干部找问题、谋方案。

图四为带队老师交流,通讯员 张学漫/摄

通过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表示对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要建设好乡村产业,不仅仅需要资金的投入,更需要理论与实践结合,推动农业产业与科技创新实现同频共振、深度联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撰文 | 沈尔修 黄雅军

图片 | 陈星源 张学漫

审核 | 李茹蕾 张维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学漫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4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