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9日讯(文/王枢阳 图/邵虹羽、叶茹心)
传承“竹之韵”:浙农林“竹育未来,青春桐行”实践团带领乡村学子探寻竹文化
7月9日,实践团成员们以“竹之韵:中华文化的代表元素”为主题,为乡村学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竹文化课程。
课程伊始,实践团成员向同学们讲述了竹子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从古代的竹简书到现代的竹工艺品,竹子一直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员们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图片资料,展示了竹子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无所不在,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竹子与中华民族的深厚情感。
随后,实践团带领同学们走进了古人诗词中的竹世界。通过诵读和解析历代文人墨客的咏竹佳作,如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同学们感受到了竹子在古人心中的高洁、坚韧与淡泊。这些诗词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文学素养,也让他们对竹子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课程的高潮部分,实践团引入了AI技术,与同学们进行了一场关于竹子的互动问答。孩子们好奇地提问:“竹子为什么能长得这么快?”“竹子有哪些种类?”等问题,AI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一一解答,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也让他们对现代科技的应用有了直观的体验。这种新颖的互动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对竹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兴趣。
课程的最后,实践团成员鼓励孩子们:“希望你们能像竹子一样,无论环境如何,都能坚韧不拔,茁壮成长。”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在心中播下了探索和创新的种子。浙江农林大学“竹育未来,青春桐行”实践团将继续致力于将竹文化和科技教育带给更多的乡村学子,助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静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