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零距离,活态文化遗产新体验“——福建农林大学赴泉州市永春县蓬壶镇仙岭村实践队

发布时间:2025-07-09 23:5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学漫   阅读 1.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9日讯(通讯员 张学漫)7月6日,福建农林大学赴泉州市永春县蓬壶镇仙岭村“三下乡”实践队走进中华农民体育学园、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永春仙岭教学点、福建省永春职业中专学校仙岭校区,探寻活态非遗白鹤拳的文化根脉,在拳脚起落间感悟非遗传承的厚重底蕴与时代活力。

图一为中华农民体育学园,通讯员 陈星源/摄   清晨八点,实践队成员抵达中华农民体育学园、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永春仙岭教学点、福建省永春职业中专学校仙岭校区。踏入训练场,整齐排列在场地两侧的刀枪剑戟、认真训练的孩童,灵动挥舞长棍的少年武者,无不让队员们感受到传统武术的蓬勃生命力。

图二为夏令营训练实拍,通讯员 陈星源/摄 

短暂观摩后,郭章林、郭晓辉、陈金炫教练耐心为队员讲述白鹤拳的历史起源和基本原理,带领队员们体验三战步,“铁锤沉江,将军出箭,双肢阳,将军出,荷叶翻珠,孩儿抱牌,将军抽车……”,从脚步间距到身体重心,每个动作都反复打磨。教练点拨,纠正动作,队员们从略显生涩的模仿,到逐渐掌握发力技巧。教与学的互动间,白鹤拳的精气神不断传递,队员们真切体会到仙岭村浓厚的武术文化氛围。 

图三为队员学习三战步,通讯员 陈星源/摄

图四为队员学习三战步,通讯员 张学漫/摄

教学结束后,教练邀请队员参与攻防博弈的互动,展示白鹤拳中“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智慧。教练利用看似轻柔的招式,将队员们的力量巧妙化解,正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顺势而为、守中致和的智慧体现。  

图五为队员与教练互动,通讯员 张学漫/摄

探寻非遗根脉,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肩负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与使命。此次探访不仅让大家领略了白鹤拳的非遗魅力,更见证了传统武术在乡村振兴中的鲜活实践。仙岭村以白鹤拳为纽带,既传承了文化根脉,又为乡村发展注入特色活力,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拳脚起落间,是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自信,更是青年一代接续传承的责任与担当。

图六为学习结束后大合影,通讯员 张学漫/摄

撰文 | 张维泰 张学漫

图片 | 陈星源 张学漫

审核 | 李茹蕾 张维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学漫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