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海科技学院电院团委综合办突击队来到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八甲村,对荔枝产业受气象影响突出问题进行实地调研,探索如何缓解荔枝产业“靠天吃饭”困境,从而提高八甲村农业产业链的韧性,探寻乡村农业发展升级新契机。
深入荔枝林陇,找出实际问题
▲图为斗门“佳荔”
在斗门八甲村,突击队了解到目前八甲村正在持续进行荔枝培育种植,今年天气情况更利于荔枝生长,综合气象预测与作物长势分析,产量预期收成总体形势向好。但是,也有去年受异常天气影响,收入远不达预期。
“种荔枝都是靠天吃饭的,希望你们能够帮助我们进行荔枝品牌化宣传,拓宽稳定销路,解决产业链韧性不足问题。”斗门镇八甲村村干部吕某对队员们寄予厚望。
科学分析问题,读取发展密码
▲图为斗门八甲村民的家门上挂有荔枝
八甲村坐拥荔枝3200亩,果园70余个。目前八甲村正依托地理优势,以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方式,盘活荔枝园,带动经济发展。
调研中,突击队对各村的荔枝经营状况与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八甲村大多采用了个体农户经营形式,自己上山辛勤劳作,而有些地方则采用农业合作社经营,如(狮子头果园),由集体对荔枝园集中统一种植管理,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如无人机喷洒农药等“低空+”作业模式。
▲图为实践队成员走访调研
但从荔枝销售收益上看,集中种植管理虽具有防伪增信效能增益,但也存在中小农户接入执行成本高的问题。突击队分析,这主要是因为不同村落的地形地势不同,平坦的低差异化地形的荔枝园更适合统一管理。收成根本上仍受当季气候影响较大。所以,塑造当地荔枝品牌化形象,创新数字化宣传载体,擦亮“甲荔”名片,帮助当地农民稳定经营性收入渠道多样化发展才能科学的解决发展问题。
乡村农业产业能否高质量发展,农民对改善成效满不满意,是考察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是否有效的检验方法之一。目前,实践队已调记录,将进一步设计八甲荔枝数字化形象,立足实际深挖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等文旅“特色因子”,打造有辨识度、有竞争力的“金字招牌”,以“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探索“荔枝发展”的“八甲模式”。
图文来源:珠海科技学院电院团委综合办突击队
编辑:林新涛、邓宇琪、陈晓
初审:玉翔
终审:李烨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烨钊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