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社联动谱新篇:高校学子走进沧浪街道, 共探“苏式助餐”服务升级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09 18:3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欣怡   阅读 1.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9日讯(通讯员 洪贝贝 张欣怡 张力敏 欧阳凯丽)近日,全国养老示范社区——姑苏区沧浪街道桂花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智囊团”。来自苏州城市学院“膳行无忧”暑期社会实践团的青年学子们,带着课题、带着热情、带着方案,深入社区一线,与街道共同为提升老年居民的“食”在幸福感出谋划策。这既是一次暑期“三下乡”活动,更是沧浪街道与苏州城市学院共同承担的2024年苏州市社会教育重点课题—— 《老年文明理念下社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ZS-L-2024006) 的一次重要阶段性成果展示与深入实践。

从“膳食指南”到“苏帮菜谱”,这场科普别开生面

“食物多样、粗细搭配;优质蛋白要充足;低盐少糖、控制‘三高’……”在桂花社区的活动室里,一场为“老苏州”量身定制的营养膳食科普宣讲会座无虚席。实践团成员洪贝贝同学,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的核心要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苏州本地特色美食,为老人们娓娓道来。

“清蒸鲈鱼、荠菜豆腐羹这些常吃的菜,就非常符合营养健康的要求。”团队成员巧妙地将专业知识与地方风味融合,让健康饮食的理念更接地气,深入人心。为了加深理解,团队还精心设计了知识问答环节,老人们踊跃参与,气氛热烈。“苏式助餐服务真是政府给老年人的大福利!”一位获奖的李阿姨笑着说。

图为团队成员在桂花社区开展苏式助餐服务科普宣讲会。张欣怡 供图

从“问卷访谈”到“共谋发展”,倾听民声解决难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为了真正了解居民的需求,实践团成员们兵分多路,通过分发问卷和面对面访谈,深入倾听民声。

“社区食堂解决了独居老人吃饭的大问题,方便又实惠!”“要是菜品能再丰富点,有些个性化的选择就更好了。”……在与老人们的亲切交流中,同学们认真记录下每一个点赞和建议。这些来自一线的真实反馈,为社区食堂的优化提供了最直接的参考。

图为团队成员为社区居民发放纸质问卷。欧阳凯丽 供图

随后,实践团与社区食堂负责人进行了深入座谈。从食堂的运营模式、补贴机制到当前面临的挑战,双方进行了坦诚而富有建设性的探讨。“同学们的调研非常专业,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路。”社区负责人表示,这次“校社合作”意义非凡,未来将探索更多合作模式,共同提升社区养老服务品质,让“苏式助餐”这块金字招牌更亮,让老年人的幸福“食”光更有滋味。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社区食堂负责人访谈交流。张力敏 供图

从“实践课堂”到“社会熔炉”,青年力量赋能银发经济

据了解,苏州城市学院“膳行无忧”实践团由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康养产业学院的师生组成,汇聚了健康服务与管理、法学、社会学等多个专业的力量。团队指导老师、康养产业学院负责人张宇副教授表示,此次“三下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将专业所学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增长才干。

沧浪街道社区教育负责人在谈及此次活动时表示:“街道与高校紧密结合,是‘将课题研究写在社区大地上’的生动实践。高校的专业智慧与社区的实践需求相结合,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学生们带来的不仅是青春的活力,更是科学的方法和新颖的视角,这对于精准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特别是优化老年服务,具有积极意义。未来,沧浪街道将继续深化这种‘校社联动’模式,打造更多惠及居民的品牌项目。”

苏州城市学院康养产业学院负责人、副教授张宇指出:“社区是最好的课堂,社会是最好的熔炉。大学生走出校门,将课堂上学到的健康管理、社会工作等专业知识,应用于解决老年人‘一餐热饭’这个具体的民生问题上,这是最有价值的‘产学研用’一体化教学。通过与沧浪街道合作,学生们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学术研究也获得了实践的滋养,实现了高校与社区的‘双向奔赴、互利共赢’。”

图为团队成员在桂花社区合影留念。欧阳凯丽 供图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助餐服务已成为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课题。苏州市正大力推进“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完善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苏州城市学院的青年学子们,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于这一民生工程,他们用脚步丈量社情民意,用智慧探寻解决方案,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和苏州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注入了宝贵的青春动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欣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