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7日讯(通讯员 戴睿妍)当“教育”二字与三次面见毛主席的“全国劳模”相遇,注定要碰撞出不寻常的火花。2025年暑期,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薪火相传·师心筑梦”实践团有幸采访秦玉敏老师。这位用一生践行“干好本职工作”的教育者,正以其故事铺展一幅关于初心与奉献的教育长卷,让人们得以窥见:那些在岁月里默默耕耘的教育者,如何成为学生心中永不熄灭的灯塔。
“看到你们这些年轻人,打心底里高兴!”采访现场,全国劳模秦玉敏老师握着实践团成员的手,笑容温暖而真切。这位三见毛主席的教育前辈眼里满是光亮:“你们的朝气,让秦老师想起年轻时的模样,也看到了教育的希望。”
回溯学校初创时,师资紧缺,秦老师早晚自习雷打不动守在教室。“妈妈的时间像被学生‘占满’了,清晨醒来她已去学校,晚上睡熟了才回来。”秦老师的女儿笑着回忆,“小时候总盼着她陪伴,后来才懂,她是把爱分给了更多孩子。”秦老师闻言朗声笑:“要做好本职工作,看到学生进步,比啥都值!”
聊起大学入党的经历,秦老师感慨道:“那时入党难啊,思想要红、成绩要优、实践要先。秦老师就是在社会服务中抢着干、往前冲,才戴上了这枚党徽。这也让人明白,任何成就都离不开‘吃苦’二字——当年的学生如此,现在的年轻人更该传承这份精神。”秦老师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工作中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
三次面见毛主席的经历,是秦老师藏在岁月里的自豪,却从不是挂在嘴边的夸耀。她常说:“不是秦老师有多能耐,是时代给了普通教师这份荣光。”当团队成员询问“如何获得全国劳模”这一荣誉时,秦老师反复强调:“就是干好本职工作。”这质朴的回答满含分量——于她而言,教书育人从不是追名逐利的途径,而是一生坚守的本分,是将心血倾洒讲台、把成长馈赠学生的纯粹热爱。
“从东北师大毕业后就来这所学校任教,在这儿待了一辈子,爱这所学校。”秦老师总把“感恩”挂在嘴边,当看到老同事的近照时,更是感慨万千:“岁月在脸上留了痕,但大家的精气神一点没变。”那些同事互助、学生感恩的暖心事,都是她坚守的动力。秦老师感恩学校给了“干一辈子”的平台,更珍惜这份能见证无数“花开”的事业。
岁月在她的眼角刻下细纹,却从未改变她眼中的光亮。近年来,学校发展迅速,新建筑不断涌现。看着朝气蓬勃的学生们围着秦老师讲述校园新变化——新建的铁路实训设施、热火朝天的社团活动,她的笑容里满是欣慰:“好!好!现在学校发展是越来越好了。”实践团成员拉着她的手说:“秦老师,您一定要常回来看看!我们要学您的韧劲,把‘吃苦’精神传下去!”
采访结束,秦老师站起身与团队成员一一握手。掌心的温度传递着岁月沉淀的力量,也像是一场无声的接力——她用一生诠释的“教育是静待花开的坚守”,正通过这双手,传递给更多怀揣教育理想的年轻人。
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从青春韶华到霜染鬓边,秦玉敏以行动诠释教育温度,凭“干好本职工作”的信念,点亮一届又一届学生的逐梦之路。这份扎根平凡、创造不凡的坚守,是劳模精神的生动注脚,更是教育火种的代代传递。她的故事如教育路上的光,既亮学生的前行路,也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坚守初心,为培育祖国未来拼搏。相信在秦老师这类优秀教师的引领下,学校会越来越好,培育出更多优秀人才,让教育的坚守与热爱,持续绽放璀璨光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胡熙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