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红迹从五星红旗到社会大学旧址的精神溯源

发布时间:2025-07-06 18:3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彦楠 刘艺   阅读 778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6日讯(通讯员 陈彦楠) 重庆,码头石阶承巴渝文脉,川江号子回荡千年。吊脚楼与摩天楼新旧叠影,老山城的烟火气里,生长出新重庆的筋骨。战时陪都的坚韧,融入街巷肌理,在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书写着中华文明的立体史诗。

赓续巴渝文脉,传承文化基因,坚持不懈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灵、凝聚力量,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爱乡爱国热情,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城市发展中悟变迁、强担当、传薪火,争做懂文化、善传承、勇创新、能实干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新重庆建设阔步前行之际,探寻巴渝文化在老山城到新重庆蝶变中的传承密码。笃行不怠的大学生文化传承实践团,将以巴渝文化为纽带,让城市记忆融入血脉、化作行动。

为2025年7月4日,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互联网信息学院中华文脉传承团学生干部级部分教师党员一行20余人以“巴渝文脉浸润城市变迁,老山城到新重庆的文明传承与新生”为主题前往重庆三峡博物馆、学校前身重庆社会大学旧址等传承山城文化。

一、红旗见证:巴渝热土的解放先声

三峡博物馆里,那面由梁承栋等先辈赶制的五星红旗,是重庆解放前夕最亮的光。1949年的山城,暗潮涌动,巴渝儿女盼新生的热望,凝在这面连夜缝制的红旗上。红岩小学、育才学校、重庆社会大学的师生,举着它奔赴解放游行,将旗插上抗战胜利纪功碑——这是重庆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更是巴渝热土对新中国最炽热的告白。触摸展柜玻璃,仿佛能触到先辈们手心的温度,巴渝风情里的血性与希望,在这面红旗上彰显得淋漓尽致。

二、旧日回溯:社会大学的文脉坚守

离开博物馆,奔赴管家巷28号——重庆社会大学旧址。青石板路、旧木门框,藏着校史的根。管理人员带着穿梭回廊,讲述创办的不易:抗战烽火中,巴渝大地以包容之姿,成为进步思想的栖息地。学校初创时,缺师资、少物资,却挡不住传播真理的决心。课堂设在逼仄的房间,教材靠师生手抄,即便面临反动势力威胁,先辈们仍用信仰托举“育人火种”,为革命输送人才,让中华文脉在巴渝山城的风雨里,倔强延续。

三、精神传承:青春与历史的共振

站在旧址的石碑前,听着先辈们办学的艰难,看着墙上泛黄的照片,读懂了校史与巴渝精神的交融。从红旗的热血奔赴,到社会大学的文脉坚守,先辈们追求真理、传承文化的精神,早已融入巴渝山水,也成为校史最珍贵的底色。作为新时代学子,触摸历史的温度,更要接过这份传承——让巴渝的红色基因与校史的奋进精神,在青春岁月里发光发热。

这场“三下乡”,是一次精神溯源。从五星红旗的破晓之光,到社会大学旧址的文脉长流,巴渝风情与校史传承交织成网,将先辈们的精神,牢牢系在青春的坐标上。

四、青春使命:以行践诺传承新章

夜幕降临,交流分享会如期开展。经一日参观,先辈们守护文脉的坚毅、传播真理的热忱,已深深烙印在大家心底。从巴渝热土孕育的红色基因里,从校史传承的奋斗脉络中,大家汲取到前行的力量,明晰要将革命精神、红岩精神融入青春底色,以实干担当践行使命,做有温度、有作为的新时代青年,让红色传承在岁月里持续闪光。

历史的浪潮奔涌向前,巴渝精神与校史传承是手中紧握的船桨。此次“三下乡”之旅,让红色基因在青春里扎根生长。往后,以先辈为灯塔,以实干为风帆,在传承红色精神的航道上破浪前行,把巴渝大地上的热血故事、校史中的奋进力量,化作青春征程的动力,书写属于新时代学子的担当答卷,让红色火种在时代新程中永续燃烧 。

未来,必将带着这份滚烫,在传承中前行,让红色基因与文化使命,在新时代绽放更亮的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彦楠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2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