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韵童梦”实践团走进乡村:以光影艺术与红色文化启迪童心

发布时间:2025-07-06 16:3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单蔡鑫   阅读 3.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6日讯(通讯员 于俊杰、单蔡鑫)在这个充满活力的盛夏时节,来自湘潭理工学院的“蓝韵童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将一堂堂别开生面的文化课程带进了乡村课堂。 志愿者们通过光影教学、红色故事分享、学业辅导和体育活动等多元化形式,为当地的孩子们点亮了梦想,传递了关于爱、记忆与成长的深刻思考,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夏日乐章。

(图为湘潭理工学院蓝韵童梦队志愿志愿者授课及孩子上课的场景)通讯员 刘李欣 摄

活动的核心亮点之一是上午的“光影课堂”。 志愿者们并没有直接播放影片,而是首先开展了一场关于电影赏析与观后感写作的引导课。 “我们希望的不仅仅是让孩子们‘看’一个故事,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主动表达的能力,”该团队队员于俊杰解释道,“学会如何将内心的感动和思考转化为文字,是他们受用一生的财富。”

随后,屡获殊荣的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被搬上课堂 。 影片以其绚丽的色彩、动人的音乐和深刻的主题,瞬间俘获了所有孩子的心。 当主人公米格为家庭与梦想而奋力拼搏时,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孩子们完全沉浸在光影交织的世界里。

(图为孩子们专注于观看《寻梦环游记》的场景)通讯员 刘驰 摄

观影后的讨论环节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我明白了,真正的死亡不是离开世界,而是被家人彻底忘记,”一名小男孩站起来分享道,他的话语中透露出超乎年龄的深沉 。 另一名女孩也补充说:“只要我们记得他们,爱着他们,他们就永远不会消失 。” 志愿者们温柔地总结道,这部电影的核心是教会大家“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并引导孩子们将这份感悟转化为珍视亲情的实际行动。 课堂上,“要给家人一个拥抱”和“多陪爷爷奶奶说说话”的分享此起彼伏,爱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

(图为一名孩子手持麦克风,在志愿者的鼓励下勇敢发言分享观后感的互动场景)通讯员 刘李欣 摄

下午的活动则围绕“文武兼修,全面发展”的理念展开 。 在“静”态的作业辅导环节,志愿者们化身为耐心的大哥哥大姐姐,对孩子们进行一对一的课业讲解,从解题思路到书写规范,无不细致入微 。

(图为志愿者对孩子们进行一对一的作业辅导场景)通讯员 彭宇曦 摄

(图为孩子们在室外进行羽毛球运动的活力瞬间)通讯员 刘李欣 摄

而在“动”态的户外环节,一场充满趣味的羽毛球赛在球场上火热开场 。 小小的羽毛球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连接着志愿者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汗水与快乐一同在阳光下挥洒 。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团队还特别开设了“红色故事小课堂” 。 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影像资料,生动讲述了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 。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爱国、勇敢、坚韧的红色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活动负责人表示,“让他们在感受时代温暖的同时,也能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 。”

(此图为孩子们在教室里观看红色主题影像资料的场景)通讯员 彭宇曦 摄

此次“蓝韵童梦”三下乡活动,不仅是单向的知识传授,更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之旅。 志愿者们在给予孩子们知识与陪伴的同时,也从他们纯真的笑容和深刻的感悟中,收获了感动与成长 。 正如团队总结中所说:“义教之路,亦是自我成长之路。愿每一个梦想都被珍视,愿每一份爱都找到归宿 。”

关于“蓝韵童梦”实践队:

“蓝韵童梦”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是一支由湘潭理工学院学生组成的青年志愿者团队。 该团队致力于通过短期义务教学、文化传播和互动活动等形式,为乡村地区的孩子们提供教育支持,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梦想,同时在实践中传承与弘扬优秀文化。

(此图为蓝韵童梦队拜访蓝印花布基地与邓主任合影场景)通讯员 彭宇曦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单蔡鑫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10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