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6日讯(通讯员 刘小涵)近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瑞火照于途实践队赴瑞金沙洲坝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探访革命旧址 聆听历史回声
在毛泽东同志旧居的青砖黛瓦间,实践队员们驻足凝视屋内陈设——一盏仅点一根灯芯的油灯、一张斑驳的木桌、泛黄的手稿复印件。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内,队员们触摸着1932年颁布的《惩治贪污浪费行为》训令原件展板,对“贪污500元即枪决”的严明法纪肃然起敬。在列宁小学复原教室,土木结构的课桌、炭笔书写的黑板,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当今义务教育的来之不易。
图为讲解员在讲解列宁小学的光辉历史,佟汶锜摄
红井边上颂往恩 大槐树下唱初心
“沙洲坝,沙洲坝,三天无雨地开岔……”实践队围坐在红井旁,聆听当地人传唱曾流传的民谣。清澈的井水舀起,队员们轻抿一口,感慨:“这口直径1.2米的水井,不仅是解决群众饮水难的工程,更是人民连心的象征。”随后,团队在井畔展开队旗拍照,以红井为背景合唱《在灿烂的阳光下》,也与来打水的保安叔叔即兴互动。转场至百年大槐树下,《茉莉花》的二胡声被奏响,队员们在飘渺的歌声中将传承红色的誓言融入。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在槐树下唱红歌,黄艺摄
镜头定格信仰 微光点亮传承
实践队队员们在苏维埃监察部旧址前拍摄微电影《红井•青春回响》。反复排练红军见到如今红井的惊讶与激动:“看到如今的中国,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新媒体小组创新采用转场手法,以红井为起点,穿越时空展现1933年挖井塑像与2025年学子取水的交织画面。
图为拍摄实践队队员挥舞红旗的空镜头,佟汶锜摄
在瑞金沙洲坝,实践队员触摸红井石碑,聆听革命故事,感悟"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为民初心。通过参观旧址、红歌传唱、微电影拍摄,青年学子深刻体悟苏区精神,以创新方式传承红色基因。队员们表示,要做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者,让革命薪火永续传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小涵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