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漫溯烽火路,红星映照赤子心——福建农林大学学子赴三明市大田县进行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05 13:5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林启钒   阅读 985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5日讯(通讯员 林启钒)6月28日,福建农林大学“阡陌文旅织锦,政策润壤兴田”实践队深入三明市大田县,开启探访大田红色旧址之旅。实践队先后走访第二集美学村和朱德出击闽中纪念园,通过实地调研与历史对话,重温抗战时期教育救国的壮举与红军长征的峥嵘岁月,以青春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第二集美学村:深山书声震寰宇

实践队在讲解员黄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大田县玉田村,踏入了被誉为“福建版西南联大”的第二集美学村旧址。这座抗战时期内迁的学府,承载着集美师生在烽火中仍坚持办学的传奇。漫步其中,蝉鸣在古巷中回荡。穿过青石板铺就的长街,队员们在斑驳的土墙上看到“守土抗战,全民有责”的标语,时光仿佛在此处折叠,让人不经联想到当时人们艰苦卓绝的抗战精神。

图为讲解员带领实践队队员参观第二集美学村。 通讯员 杨芷怡 摄

更令人惊叹的是,作为抗战时期唯一坚持内陆办学的航海院校,师生们在均溪河挖深河道、搭建跳水台,开展高台跳水训练,将航海教育延续至今。除此之外,当讲解员介绍到陈维风、巫忠远等一众爱国人士,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也要执意响应号召,跋山涉水来到大田县任教时,实践队队员们无不为之动容。在当时,这里不仅承载着教育救国的历史,更凝聚着山海之间的血脉深情以及陈嘉庚先生提出“有枝才有花,有国才有家”的敦敦教诲。

图为实践队队员为当地居民讲解陈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 通讯员 杨芷怡 摄

朱德出击闽中纪念园:屏山烽火的历史回响

在大田县屏山乡——这座镌刻着红军印记的红色堡垒,群山巍峨如天然的屏障,层林叠翠间仿佛还回荡着往日的金戈铁马。实践队成员们踩过被岁月磨得光滑的青石台阶,跟随指导老师低沉而充满力量的讲解,尘封的历史巨卷缓缓展开。时间被带回到烽烟四起的革命年代,揭开了朱德率红四军精锐挥师闽中、进驻大田,以及在闽西莽莽群山中辗转打游击战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图为指导老师讲解朱德出击闽中路线图。  通讯员 杨芷怡 摄

屏山的“屏”并非隔绝的屏障,而是如“屏风”一样守护着中央主力红军在闽中的战略中枢。它依托复杂地形和觉醒的民心,成为红军转战闽中的重要支点与可靠后方,是播撒革命火种、积蓄发展力量的坚强堡精神坐标。

图为大田县屏山乡朱德像。  通讯员 杨芷怡 摄

大田红途:精神薪火耀征程

在大田探访红色旧址,集美学村的迁徙办学藏着教育救国的坚韧,朱德出击闽中纪念园的烽火印记镌刻着革命征程的厚重。当“诚毅”校训化作红色绘本,当烽火岁月的精神火种在宣讲中传递,福建农林大学“阡陌文旅织锦,政策润壤兴田”实践队正以行动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续写信仰传承的新篇章,让朱德为大田革命烈士陵园题写的“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誓言,永远照亮前行的征途。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启钒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