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擎旗溯红脉,公社探行传薪火

发布时间:2025-07-02 17:2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滕婧尧 万心怡 吴建衡 熊雯晞 杨兴凯 余有航 李翼 郑慧伦   阅读 4.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出征出发

7月1日,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工益新锋”社会实践团来到军旗升起的地方——八一广场,正式拉开以“乡民聚心润,匠心助农护,青衿溯红铸,艺脉承新路”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瞻仰升旗仪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为始,随后来到资溪县乌石镇新月村青少年社会实践点进行公社文化探寻,一路追寻红色足迹,传承伟大革命精神。

晨曦映军旗,丹心耀征程

晨曦微露,实践团成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早早守候在“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下。实践团队长作为军乐团骨干成员,以激昂的旋律奏响爱国强音,用铿锵乐声传递爱国情怀。当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万余名现场群众齐唱国歌,实践团成员深切感悟红色基因的时代传承,在个体情感与家国情怀的同频共振中,深刻领会"奋进新征程"的使命担当。此次活动是实践团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实践,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升旗仪式为契机,赓续红色血脉,在社会实践中践行初心,勇担青年使命,为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三下乡的初心也在此刻锚定——传承红色火种,把革命精神撒到乡土大地,同时也促使成员将对祖国的热爱转化为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乡村的实际行动。

解码公社史,赓续奋斗志

随后,实践团踏上了前往江西省资溪县乌石镇新月村青少年社会实践点的旅途,这里承载着浓厚的公社文化,等待去深成员们深入挖掘。到达青少年社会实践点后,大家纷纷在毛主席雕像前合影留念,共同回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感受老一辈革命家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灰砖墙上,醒目的标语“劳动最光荣”,诉说着当年的理想与信念;畲族公社里,摆放着的石磨、耕牛等老物件,让人回忆起往昔艰苦奋斗的生活场景。知青民宿里,公共区域摆放的老式自行车,墙壁上的知青日记残页都记载着当年知青与畲族人水乳交融、共度峥嵘岁月的缩影。这一趟公社历史文化探寻之旅,不仅是为过去,更是在为青春找坐标:先辈们以热血拓荒,成员们当以实干接力,把公社精神里的担当与热忱,融入新时代的奋斗日常,让旧时光里的奋斗之火,在新时代燃得更旺。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畲族公社 

阅典承畲红,青春担使命

在资溪县草坪村畲族公社的阅览室里,一堂跨越时空的文化与实践课悄然展开。实践团指导老师以畲族千年迁徙为轴,从盘瓠传说讲到凤凰服饰,勾勒出独特的民族文化图谱;从畲族的历史文化到草坪村形成的独特内核,深入浅出讲解了畲族公社的人文底蕴;从解读具体书目到剖析畲族文化红色底蕴,将话题转向青年担当。这场以书为媒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浸润,更是使命的觉醒。成员们深刻领悟到,传承不是简单复刻历史,而是将畲族文化的包容开放、红色精神的赤诚热血,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服务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未来,成员们将带着这份精神力量,在实践中书写属于当代青年的传承答卷,领悟成长智慧,坚定用所学反哺乡土的决心。

图为指导老师开展文化与实践课程

探公社红韵,践节俭新风

踏入乡村,成员们循着公社历史的足迹,探寻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复古木桌上整齐摆放着印有红色五星图案的餐盘。当热气腾腾的饭菜上桌时,五星隐匿于菜肴之下。随着最后一粒米入腹、最后一片菜叶被吃光,原本“隐身”的五星图案清晰浮现,红芒闪耀,宛如革命年代的勋章。这颗红星是对节俭行动的最高褒奖,是对先辈勤俭节约精神的致敬,提醒成员们无论生活富足与否,都不能忘却“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箴言。红星的光芒映照在青年眼中,化为践行社会责任的坚定信念——节约粮食不仅是个人美德,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守护大国粮仓的使命担当,鼓励成员们将“光盘”融入日常,把红色精神化作行动自觉,在点滴实践中让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

图为全体成员光盘行动 

此次八一广场升旗与畲族公社文化探寻体验,工学院“工益新锋”实践团队切切实实参与八一广场升旗、深入了解并学习了畲族文化,深刻认识到传承并弘扬红色文化、夯实红色基础以及践行节俭的重要性。团队成员表示,此次活动为三下乡活动的良好开端,将以畲族红色文化底蕴为力量,在红色沃土中汲取养分,在服务乡村中锤炼本领。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万心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