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卫院护理学院星火“乡”联筑梦实践队开展传承非遗绳结技艺 感悟“佑”护文化内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01 23:5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丽萍   阅读 1.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特色文化产业时指出,“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6月30日,闽卫院护理学院星火“乡”联筑梦实践队赴莆田市仙游县传统手工编绳技艺非遗传习所,通过深入了解仙游绳结非遗技艺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手工编织技艺。队员们深刻感悟传统非遗中“佑”护百姓安康的精神内核,在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助力中华文脉代代相传。

【非遗技艺中的“佑”护精神】

仙游手工编织绳结技艺是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实践队通过企业负责人讲解,了解到莆田尚和工艺品有限公司传统手工编绳技艺非遗传习所以“柒集”为品牌核心,将“吉饰、吉礼、吉祥意”融入产品设计,赋予绳结“保平安、纳福泽”的美好寓意。这一理念与护理专业“仁爱佑护”的宗旨高度契合。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从远古时期用于记事的绳结,到唐宋明清时期象征身份的服饰装饰,再到现代寄托人民美好祝愿的平安绳,绳结文化始终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健康、平安的精神追求,与护理工作者“守护生命”的使命一脉相承。

【二十四结中的文化密码】

在讲解环节,讲解员向队员们介绍了绳结的24种经典编法及其文化内涵。吉祥结寓意吉祥如意,金刚结象征祈福辟邪,龙头绳寄托风调雨顺,妈祖平安结则蕴含海上守护神的庇佑之情。每一种绳结都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传递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祈愿。队员们认真聆听,并动手学习四股绳编织技法,在一缠一绕中感受非遗技艺的精妙,体悟传统手工艺人“匠心守艺”的坚守与创新。

【以青春之力链动非遗商机】

实践队还围绕“非遗+文旅”融合展开调研。传统手工编绳技艺非遗传习所通过创意设计将绳结技艺转化为文创产品、节庆礼品,推动非遗技艺走进现代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此次实践是护理学院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队员们表示,作为新时代医学生,既要传承南丁格尔精神,守护人民健康,也要自觉担当文化传承使命,以创新思维激活非遗活力,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光彩。未来,实践队将继续深入乡村,以专业所学服务社会,在传承中华文脉、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书写青春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丽萍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5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