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赴常德市武陵区暑期社会实践团打卡常德市文化馆

发布时间:2025-07-01 17:4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亮   阅读 1.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出征出发

大学生云报7月1日讯(通讯员 刘亮)为深入探寻城市文化底蕴,7 月 1 日,湘潭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赴常德市武陵区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常德市文化馆,通过参观常德市非物质文化展示馆,开启一场触摸常德文化脉络的探索之旅 。文化馆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承载着地域历史记忆与人文精神,实践团成员们期待满怀,在一件件非遗展品、一段段文化故事中,解码常德独特的文化基因。

踏入常德市文化馆的非遗展厅,琳琅满目的非遗文化展品令人目不暇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文化的传承与文学的发展息息相关,馆内孟姜女传说、桃花源传说等家喻户晓的故事,以及车胤囊萤照读、丁兰刻木等民间文学典故,让人耳目一新,充分展现了民间文学强大的生命力。这些历经岁月沉淀的传说典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代相传,见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连续性与创新性。

劳动人民是文化的创造者,非遗文化源于劳动,亦在劳动中传承。在传统舞蹈展厅,实践团成员们深入了解了安乡蚌舞这一独特的民俗艺术。它最初是渔民劳作之余,模仿河蚌形态动作的娱乐活动,而后历经岁月演变,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固定表演形式和丰富内容的民俗舞蹈。安乡蚌舞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体现了安乡人民对水乡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安乡人的集体记忆。

从安乡蚌舞的传承与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安乡蚌舞不断融入新元素,展现出海纳百川的气度,这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应坚定文化自信,担当起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使命,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车水歌、澧州夯歌传递着传统农耕智慧,皮影戏、常德丝弦演绎着曲艺独特魅力。这些镌刻着时光印记的传说典故,如散落湘楚大地的文化珍珠,既是《庄子·让王》中善卷让王的德操典范,亦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理想图景,更是刘海砍樵里劳动与爱情的鲜活注脚。它们以口耳相传的韧性跨越千年,在《常德记忆》等典籍中凝固成文明的坐标,既见证着"受命不迁"的文化坚守,又在常德丝弦的弹唱中焕发新生——从枉山古谣到当代非遗展演,从竹简刻痕到数字影像传承,这些文化符号始终在守正创新中勾勒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年轮,让绵延不绝的文明基因在古今对话中绽放时代光彩。

此次湘潭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赴常德市武陵区暑期社会实践团三下乡活动,让我们真切触摸到常德非遗文化蓬勃的生命力。期待将来,临澧民间扎染、武陵戏等珍贵非遗,能跨越地域边界,从常德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让世界看见这份来自湘楚大地的文化精彩 。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亮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4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