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文“绿”成荫实践团积极投身于“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把课堂所学知识与村镇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地考察,深入挖掘并分析了该地文化资源转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为村镇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活力,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图片来源:文“绿”成荫实践团 摄于2024年7月7日
抓准村镇高质量发展现状,深度挖掘低冚村文化资源
受广东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启发,结合需求墙,文“绿”成荫实践团在前期通过线上调研发现永汉镇低冚村红色历史资源种类多、分布较广,但存在利用效率低、宣传影响力不强等问题。实践团查阅了龙门县志中关于低冚村的人文历史,依托于“红+绿”资源,抓准村镇高质量发展现状的定位,利用文创、宣传视频制作等方式,加强宣传力度,助力低冚村文旅发展。
图片来源:文“绿”成荫实践团 摄于2024年7月7日
打造年轻化潮流路线规划,聚焦“红+绿”旅游发展模式
实践团前往低冚村委会与当地村书记进行开会,围绕低冚村红色文化历史和现今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探讨了如何通过当地旅游路线特点进行“引流”。核心聚焦沿途经济路线规划,通过“吸引年轻人走进来,当地人推广出去”的模式,助推乡村振兴可持续性发展。村书记谈及对于污染型企业的进驻持拒绝的态度,旨在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民宿合作的方式发展旅游业。受到村支书记谈话启发,实践团积极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绿色生态与红色革命相互结合的旅游发展模式,结合当代年轻化潮流针对性地规划了永汉镇至低冚村的旅游路线规划。
图片来源:文“绿”成荫实践团 摄于2024年7月10日
实地调研当地文化现状,以点带面助推文旅宣传
聚焦“百千万”,立足乡土文化丰厚底蕴。在永汉镇团委兼职副书记王浩荣负责人和低冚村支书记热情的带领下,实践团赴永汉镇低冚村聚和堂、五角星大门、东江纵队展览馆、低冚伏击队旧址、民宿基地、低冚河等地进行实地调研。结合红色历史文化建筑环境、民宿地理位置、低冚河具体流向等现状特点,实践团根据专业知识制定了定向越野地图进行游玩打卡规划,以及拍摄照片和视频录制等方式,通过在小红书、抖音、快手等官方平台上发布宣传视频,助推文旅,以点带面宣传,吸引游客。
另外,实践团走访了客家旧围屋,采访围屋老人关于当地围屋的建筑历史,了解旧围屋的建筑年限和旧时期围屋下的人文历史。
图片来源:文“绿”成荫实践团 摄于2024年7月10日
结合专业优势,促低冚“红”“绿”的价值耦合实效
实践团成员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为村镇增添实效性成果。实践团成员对前期、中期挖掘村镇独有特色,并进行了总结分析。通过线上线下调研考察,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优势旅游产业,实践团成员秉承原创性的原则,运用所学专业技能设计了低冚村特色酒盒包装、特色竹筒杯、定向越野地图、漆扇成品及其说明书,并制作了特色竹芯乌梅陈皮茶,为当地文旅初步解决红色历史资源与绿色发展资源交汇的价值耦合,增添乡村振兴实效性。
图片来源:文“绿”成荫实践团 摄于2024年7月11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韵诗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