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学子访谈盖州市青石岭镇副镇长张欣,探寻乡镇老龄化治理与养老服务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20 14:4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鉴达   阅读 1.6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2025年8月7日,辽宁大学经济学院2024级本科生李鉴达围绕“盖州市青石岭镇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影响及养老服务体系优化路径”研究课题,对青石岭镇副镇长张欣开展专项访谈,深入挖掘基层老龄化治理实践情况,为相关社会调查报告收集一手资料。

图为李鉴达对盖州市青石岭镇副镇长张欣进行访谈的场景。

从人口结构特征来看,青石岭镇当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处于60%至70%区间,老年人口增速、高龄化趋势与盖州市整体水平及周边乡镇基本持平,老年人口发展态势平稳。尤为突出的是,该镇年轻人数量多于周边部分乡镇,且因紧邻盖州市区,不少年轻人保持“通勤往返”的生活状态,未完全脱离农村生活场景。这一特点也让当地养老格局更具优势——全镇空巢、独居老人数量有限,每个村仅约3至5人,除五保户外,多数老人具备自我照料能力;若身体出现不适无法自理,子女会及时接至身边照料,家庭照料与自我照料成为主要方式。得益于紧密的家庭联系,村集体照料压力较小。

在老年人口经济保障方面,青石岭镇农村老人已形成多元收入支撑:多数老人可领取每月一百三四十元的新农保,子女会定期支付赡养费,部分身体条件允许的老人还能通过打零工补充收入。尽管日常开销简约,但老人们基本能维持稳定生活,且六七十岁老人仍积极参与农业生产与零工劳动,以自身行动为家庭和地方发展贡献力量,仅在面临大病时由子女承担医疗责任,家庭互助氛围浓厚。

谈及人口与劳动力情况,张欣副镇长介绍,近年镇内人口自然增长虽呈负增长态势,但依托毗邻市区的区位优势,大部分外流青壮年流向盖州市区,仍能与家乡保持联系;域内企业也为部分居民提供就业机会,虽员工以五六十岁群体为主,但有效保障了本地劳动力就业需求。同时,大量青壮年外流虽对人口年龄结构有一定影响,但当地通过优化农业生产模式,有效应对了这一挑战。

在农业生产与老龄化适配发展上,青石岭镇展现出鲜明特色:55岁以上农业从业者占比约为80%,是农业生产的核心力量。得益于高普及率的农业机械化,以及“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的流转模式——全镇涌现出一批承包数百亩土地的种植大户,不仅未出现土地撂荒现象,还让中老年从业者能较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节奏。更值得关注的是,已有部分40岁左右的年轻人参与土地承包,开展规模化生产,既为“适老型农业”注入新鲜活力,也为农业传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于养老服务模式规划,张欣副镇长结合镇域实际明确方向:青石岭镇以农业为主导、距市区较近,考虑到农村老人生活习惯,集中化养老模式暂不适宜本地实际,当前最适合的是以家庭式养老为基础,辅以适老化改造与基础设施完善的养老模式。为推进该模式落地,需上级政府与社会力量给予支持:一方面加强交通、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生活必需品稳定供应,持续改善老人生活环境;另一方面重点推进老人家庭住房与公共活动区域的适老化改造,切实保障老人日常出行与活动安全。

此次访谈全面梳理了青石岭镇人口老龄化现状、农业与养老协同发展的实践经验,不仅为相关社会调查报告提供了详实的基层数据与案例支撑,更从乡镇实际出发,为后续优化养老服务体系、推动老龄化与乡村发展良性互动提供了清晰可行的实践思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鉴达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3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