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张溢欣)情系客家,探访古韵。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耕人文沃土。7月11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萤火探兴”实践团的12位团员,来到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叶潭镇山下村八角楼,对山下村八角楼的建筑特色及其背后的客家文化进行调研。
了解历史:客家文化源流长,八角古楼忆往昔
上午9点,“萤火探兴”实践团的12位团员坐车抵达了山下村党群服务中心处。山下村党群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杨主任热情接待了团员们,并在团员们表明调研八角楼的来意后,表示愿意带领团员们前往八角楼所在地,介绍一些关于八角楼的相关历史事迹。
“八角楼代表着传统的客家文化,年代挺久远了,我们也在尽力将它修缮。”在步行前往八角楼的路上,杨主任告诉实践团团员们。路途并不遥远,沿着一大片整齐的麦田一路向前,便抵达了目的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与周边现代住宅格格不入的一幢老建筑,白墙灰瓦,古香古色。白墙上还有用红色的油漆印刷的标语,可以窥见其自建成以来在历史洪流中留下的印记。八角楼侧边的宣传牌上介绍了八角楼名字的由来:八角楼又名“敕封第”,四角分布着碉楼,四座分布在内屋四角,另四座分布在护城墙四角,故称八角楼。
八角楼塘池前的石碑上介绍了其建筑的基本情况:八角楼建于清朝,为典型的客家四角围屋,土本砖瓦结构,总占地面积6308平方米,屋前及左右两侧由宽阔的池塘围绕。
图为八角楼全景图。李煜豪摄
情系客家,探访古韵。“在探索八角楼的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有关客家的传统习俗与文化,这让我们受益匪浅,也坚定了我们要将客家文化发扬光大的决心。”实践团成员张溢欣说。实践团队成员表示,在对八角楼的探访之后,会更加积极去了解客家文化,以进行后续的宣传活动,为传承和宣扬中华传统文化助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溢欣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