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9月6日讯 (通讯员:黄嫣然)为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响应传承与弘扬非遗文化的时代号召,自6月28日起,青岛工学院“薪火燃青春 文化铸乡魂”社会实践队持续开展了以“非遗青春行·共续胶州文脉新华章”为主题的“三下乡”非遗探索之旅。团队以山东胶州为主要实践单位,由来自各个专业能力突出及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23名同学组成,对茂腔、胶州秧歌、胶州剪纸、山东八角鼓、三铺龙拳这5项国家级及省级非遗文化进行实地调研、体验式学习以及非遗宣讲,旨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团队调研胶州秧歌合照 孙海涛摄
采用“线下+线上”运作模式 结合“调研+宣讲+展卖”方式
团队在参观非遗基地、非遗展馆,体验式学习非遗技艺,访谈代表性非遗传承人等探索传承人的心路历程、探究非遗技艺精髓的同时,团队在胶州地区及各成员家乡,围绕调研的五大非遗项目,积极开展宣讲与展卖活动,活动范围广泛,横跨七个省份,深入十三个市区,并覆盖了超过十五个村镇、社区及幼儿园等基层单位,累计服务对象1000余人。
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努力实现多层次、多平台、全覆盖宣传
在线上领域,团队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在微信公众号、抖音及B站平台创立团队账号“薪火燃青春”。同时,通过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采访和调研,撰写新闻稿件,积极向学校提交团队实践宣传素材,并争取向国家级和省级主流新闻媒体投稿,现已创作5篇公众号推文及7篇新闻稿件,目前累计网络宣传及媒体报道4次,其中学校报道2次、省级及以上主流媒体报道2次,努力实现胶州非遗文化的多层次、多平台、全覆盖宣传。
做非遗文化的讲述者 实现非遗视听说的多元化发展
此外,团队依据各平台属性将文创视频为抖音专项视频、非遗传承人采访视频,以及五大非遗项目介绍正片三大主题,共计创作15个高质量文创视频,全网累计浏览量10w+,在线上平台得到广泛传播,有效扩大了非遗文化的传播范围与影响力,旨在用青春力量努力实现非遗文化的数字化、网络化展现,积极助力其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团队成员体验式学习茂腔《罗衫记》片段 孙海涛摄
团队为胶州市正北名苑居民及孩子进行非遗宣讲 孙海涛摄
在团队的深入调研进程中,每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言辞均展现出令人振奋的力量。如国家一级演员、茂腔表演艺术的杰出代表王琼老师,在访谈中谈及传承茂腔所遭遇的重重挑战时,情感难抑,潸然泪下,她深情地表示:“没有茂腔,就没有我,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我都将坚定不移地将茂腔艺术传承下去!”访谈尾声,王琼老师还真诚呼吁同学们用自己的创作力将传统茂腔与流行歌曲相结合,欢迎同学们一起交流讨论,共同推动茂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还有山东八角鼓的省级传承人王锡璧老师,如今已经80岁的他,每当谈及山东八角鼓及非遗文化的传承工作,他的话语中依然洋溢着对这项技艺及其传承事业的深厚热爱与坚定执着。这份对非遗传承的赤子之心,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队员。
团队成员在王锡璧老师的指导下体验式学习山东八角鼓 孙海涛摄
非遗是有温度的,它深植于每位非遗传承人的内心,并亟需青年一代的积极传承与创新,以使其焕发新的活力与光彩。本次团队的“三下乡”非遗探索之旅,不仅旨在忠实记录与保存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更立志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播使者和地方文化发展的助力者。我们将运用青年特有的青春活力与紧跟潮流的创造力,通过新颖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讲述非遗故事,传递非遗声音,让更多人了解、欣赏并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来!(作者:黄嫣然)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