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启迪青年学子的梦想与担当,助力个人的奋斗轨迹与国家的宏伟蓝图交相辉映,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南山见竹海,电脉梦绿野”暑期社会实践队,聚焦电力专题,于7月23日至7月25日深入江苏溧阳,探访能源企业,探寻乡村能源转型之路,体验电力技术在一线的蓬勃生命力。
(图为队员们在溧阳城郊供电所合影,通讯员沈芯妤摄)
参观溧阳城郊供电所,感受“丑小鸭精神”
实践队的第一站是溧阳城郊供电所,在这里队员们学习了国家电网的企业精神——“努力超越,追求卓越”,并了解了供电所的“丑小鸭精神”。该精神象征着不服输、向前冲,最终实现华丽蜕变的进取精神。队员们参观了供电所的各个部门,了解了其整体布局和工作模式,并对供电所丰富的员工生活和党建与电力服务有机融合的“红橙”精神留下了深刻印象。
(图为队员们参观党员风采,通讯员沈芯妤摄)
探访潘伟大师工作室,领略工匠精神
随后,实践队来到了潘伟大师工作室,这是常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江苏省经验大师工作室,工作室成员以90后为主,致力于培养年轻人才。潘伟大师向队员们介绍了工作室的logo,代表着工匠精神,并分享了工作室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成果,如漏电监测装置等。队员们还参观了工作室,聆听潘伟大师对电力行业的见解,解答了关于未来就业的困惑和对国网的疑问。
(图为潘伟老师为队员们讲解电网设备,通讯员饶梦瑶摄)
(图为潘伟老师与队员们合影,通讯员沈芯妤摄)
走进溧阳中关村智创园,探索微电网
实践队的第二站是溧阳中关村智创园,在这里队员们揭开了微电网的神秘面纱。“光储充检”一体式系统与微电网控制系统共同奏响了智慧能源的交响曲。白天,光伏发电的光辉与储能技术的智慧相结合,夜间,储能系统则将电能转化为持续的光明,提升电能质量,优化电网负荷。队员们了解到微电网全年可利用太阳能发电近100万度,转化为7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并展示了微电网的便民与高效。
(图为队员们在创智园合影,通讯员饶梦瑶摄)
探访沙河抽水蓄能电站,感受绿色发展
7月24日,实践队在国家电网施方圆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江苏沙河抽水蓄能电站参观。队员们了解到抽水蓄能电站的概况和工作原理,并参观了控制中心,了解了常州溧阳的电网概况和电源规模。沙河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对优化国家电源结构、提高供电质量、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显著作用,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能源的合理运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图为队员们在工作人员讲解下了解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行与控制,通讯员沈芯妤摄)
(图为队员们在沙河抽水蓄能电站合影,通讯员沈芯妤摄)
与学长交流,了解国网发展
实践队还遇见了同为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梅学长,并进行了深入交流。梅学长从能源转型和未来规划两个方面解答了队员们关于国家电网如何应对新能源迅速发展的问题,并介绍了电网助力乡村振兴的措施,如改造电路、扩容储能、促进夜市经济发展等。
(图为队员们参观溧阳电网总部中控室,通讯员沈芯妤摄)
(图为学长为队员们解答疑惑,讲解电网助力乡村振兴的措施,通讯员沈芯妤摄)
参观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传承红色基因
7月25日,实践队来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参观了司令部、史料展览馆和廉洁思想教育馆,深刻了解了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和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通过参观,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新四军将士们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并决心继承和发扬优秀的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
(图为队员们参观新四军革命纪念馆,通讯员沈芯妤摄)
(图为队员们在纪念馆入口处合影留念,通讯员饶梦瑶摄)
(图为队员们在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合影留念,通讯员沈芯妤摄)
结语
此次溧阳国家电网产业调研之行,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国家电网在能源转型、乡村振兴、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果,并接受了红色精神的洗礼。队员们纷纷表示,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国家电网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乡村振兴和能源转型贡献力量。(实践队成员:郑璇、饶梦瑶、王博涵、胡云哲、高笑宇、沈芯妤、曹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