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锦技艺传千古,民族瑰宝耀今朝

发布时间:2024-09-01 12:02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刘晴磊   阅读 1.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4年8月28日至8月30日,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锦织壮美”调研团队立足广西多样非遗,助力发扬传承民族文化。选择广西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壮锦开展研究,前往壮锦的重要传承、制作地之一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开展“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

调研团成员合影

大夫第里壮锦秀,基地传承技艺长

第一站,“锦织壮美”调研团选择来到大夫第壮锦基地开展参观学习:大夫第壮锦基地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中。这里不仅是“忻城壮族织锦技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更是壮锦技艺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平台。走进大夫第,仿佛穿越回那个织锦声声、色彩斑斓的年代。此次考察不仅深入了解了壮锦这一民族瑰宝的制作工艺与文化内涵,更为其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考察团队深入基地内部,亲眼见证了传统壮锦织造技艺的精湛与独特。通过实地操作、与传承人的深入交流,团队成员对壮锦的历史沿革、艺术特色及市场价值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此外,考察过程中还拍摄了大量珍贵图片与视频资料,为后续的研究与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调研结果显示,大夫第壮锦基地在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基地不仅注重传统技艺的传承,还积极探索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推动壮锦艺术向更高层次发展,为壮锦文化的传播与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团队成员参观展品

西宁街上基地立,忻城县中文脉扬

第二站,团队来到忻城县西宁街壮锦传承人基地。壮锦传承人基地作为壮族织锦技艺的重要传承点,承载着千年的织锦文化与技艺精髓。调研中,团队成员首先参观了壮锦传承人梁恒源的工作室。梁恒源作为广西最年轻的男织锦人,接触壮锦已有15年的时间。在学会壮锦的技艺后,梁恒源没有把这项非遗技能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相反,他努力将织造壮锦的技能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学会织造壮锦。在这里,一位位的壮锦传承人,以一颗热爱与坚守的心,让古老的壮锦技艺在现代社会得以延续和发扬。他们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文化的传承。西宁街壮锦传承人基地里织机的声声机杼,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这里的每一幅壮锦,都是织娘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承载着壮民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观摩和与传承人的深入交流,深刻感受到了壮锦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同时,基地还积极开发壮锦文创产品,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深受市场欢迎的壮锦衍生品,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非遗+旅游”“文化+产业”等创新模式的不断推广,西宁街壮锦传承人基地正逐渐成为来宾市乃至广西地区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它不仅展示了忻城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更为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自信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博物馆中映历史,土司廊下展古韵

最后一站,调研团队来到土司博物馆和莫氏土司衙门。在广西来宾市,在忻城土司衙门内,团队成员参观了衙门内部各个区域,结合专业讲解人员,深刻了解了当地历史悠久的土司文化,加深了对土司制度的了解。同时,衙门内部多样的壮锦文化是本次调研的重点。在这里,团队成员真切感受到了壮锦发展的历史脉络:通过观赏传统壮锦纹样,了解壮锦织造技艺,使得团队成员在感叹非遗壮锦之美时更添对这一非遗文化的热爱,坚定了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决心。值得一提的是,莫氏土司衙门内部有多处浮雕与镂空窗花,图案精美,线条曲折,极富浓郁的民族特色与审美情趣,成为团队下一步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而在土司博物馆,团队再次深切感受到了土司文化的历史脉络。忻城土司博物馆依托始建于明万历十年的莫土司衙署而建,是全国乃至亚洲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之一,被誉为“壮乡故宫”。博物馆内藏品丰富,展出文物千余件,涵盖金器、银器、玉器、服饰等多个种类,充分展示了土司制度的辉煌历史和独特魅力。土司博物馆与莫氏土司衙门互为补充,为团队成员展示出一部跨越千年的土司历史,更让成员了解到土司与壮锦背后的不解之缘。

土司博物馆内团队成员欣赏壮锦纹

团队成员所摄基地内展品

结语

非遗传承兴文化,一方锦绣绘山河。非遗传承,传承的是精巧技艺,是文化精髓,更是千年文脉。传非遗壮锦,览八桂风情。传承与保护非遗壮锦刻不容缓!在为期三日的实地调研中,不仅让团队成员亲身感受到了壮族织锦技艺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从繁复的经纬交织中领略到了匠人精神的细腻与坚持,更通过与当地织娘们的交流,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文化意义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认知。大大加强了团队成员传承与保护这一珍贵非遗的决心和信心,期冀能为保护好壮锦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晴磊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37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