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赴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08-30 20:16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张峻东   阅读 1.1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一、实践目的

艺术与设计学院“艺心筑梦”实践团队于2024年7月10日走进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毛坪镇云心村,开展为期两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咏红色文化教育,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促民族团结发展进步。并以此开展“美育”浸润行动,全面推进艺术院校“大思政课”建设,扎根继承上好“一线的专业课”,是一次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一次宝贵实践。

二、团队实践内容

(一)筑基乡村未来:前期调研引领前行方向

“艺心筑梦”三下乡实践团队前往毛坪镇云心村进行探访工作,与峨边彝族自治县云心村书记罗建书记、副书记文小林同志和村文书黄娇同志代表云心村全体乡亲对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艺心筑梦”三下乡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毛坪镇副镇长林晨同志对此次“送教下乡”活动表示高度重视。

走进当地光荣之家等开展前期调研维稳工作,通过与当地人民的亲切交谈,了解家庭生活、身体状况,并向送上慰问品,协助他们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沟通过程中,实践团队详细了解到当地的红色历史、风俗习惯、乡村教育、政策、畜牧业以及其多元化的地域文化。

(二)红色血脉润沃土:红色基因与时代脉搏共振

“艺心筑梦”三下乡实践团队前往乐山市金口河铁道兵博物馆,进行参观践学。位于金口河区永和镇胜利村的铁道兵博物馆作为全国独一无二的铁道兵主题纪念场馆,不仅是一座珍藏历史记忆的宝库,更是传承铁道兵精神、弘扬红色基因、推动社会教育的重要平台。

实践团队前往毛坪镇进行红色电影宣传工作,邀请彝汉两族同胞观看公益红色电影《长津湖》,旨在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汉彝两族人民的团结。

(三)美育下乡点亮希望:“送教下乡”乡村美育实践

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治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自7月15日“艺心筑梦”三下乡实践团队,坚持以“五育并举融合育人”,联合当地政府“童伴之家”政策开展“送教下乡”美育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团成员和云心村的孩子们一起进行文艺汇演,孩子们踊跃地展示自己的才艺,在舞台上大放异彩,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实践团成员一同制作赠送给小朋友的礼物,拍照留念进行道别。

(四)汉彝共融文化盛景: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互鉴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民族大团结,引导广大青年继承和发扬非遗文化,“艺心向筑梦”三下乡实践团队前往峨边彝族自治县对彝族文化进行交流学习,在张峻东同志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深入毛坪镇,学习彝族刺绣与月琴技艺。通过村民访谈、商铺考察及匠人交流,团队直观感受到彝族服饰之美与月琴制作之精,领悟其背后的文化意蕴与民族情感。同时,实践团队通过剪纸、掐丝珐琅等非遗课程的讲授,聚焦于探索汉彝两族文化的精髓,通过交流互鉴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展现汉彝两族文化的多样性与魅力,促进汉彝两族文化和谐交流。

(五)推普筑梦乡村振兴:绽放乡村多彩盛景

厚德载物,认知践行。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艺心筑梦”三下乡实践团队充分发挥语言和艺术等专业优势,让推普之风吹进峨边彝族自治县,强化少数民族同胞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识,巩固了实践地孩子的普通话能力,提醒书写规范字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由实践团成员孙子仪同志和靳良晨同志进行教学。学习朗诵《如果信仰有颜色》等,小朋友们朗读的铿锵有力。此次朗诵让普通话得到更好的推广,走进儿童,点亮乡村儿童心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峻东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39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