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弘扬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拓宽公民视野,增涨见识和获取知识,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法学院“法治春风,助力乡兴”普法宣讲团于2024年7月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普法实践活动。
宣讲团首先在大连市、丹东市开展集体实践,随后在家乡灵活开展个人实践。以法治文化为纽带,将法律知识送到基层,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和社区的法治建设,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遵守法律,致力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法治社会。宣讲团成员们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他们将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素养,为普法宣传贡献自己的力量。
庄河市徐岭中心敬老院——敬老普法温暖人心
图为宣讲团成员向敬老院老人科普法律知识
宣讲团首先来到庄河市徐岭中心敬老院,志愿者们首先向老人们致以亲切的问候。他们为老人们送上了普法宣传册,并与老人们围坐在一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讲解法律知识。在交流中,志愿者们发现许多老人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甚至存在一些误区。他们耐心地为老人们解答疑惑,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解释法律条文的实际应用。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表示这些知识对他们的生活非常有帮助。在徐岭敬老院的普法宣传活动中,志愿者们不仅传递了法律知识,更传递了关爱和温暖。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让法治文化在敬老院中生根发芽。
庄河市万达广场与社区——法治文化融入生活
图为宣讲团成员向商场内消费者科普法律知识
离开徐岭敬老院后,宣讲团来到了万达广场和社区。他们向过往市民发放普法传单,并用生动的案例向市民们解释法律条文的实际应用。在万达广场的普法宣传活动中,宣讲团成员遇到了许多对法律知识感兴趣的市民,并希望能够得到更加详细的解答。宣讲团成员们耐心地回答市民们的问题,并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法律建议。在社区的普法宣传活动中,宣讲团则更加注重与居民的互动。他们走进社区,与居民们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法律需求和困惑,并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普法,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居民们答疑解惑,让法治文化真正融入居民的生活。
丹东市鸭绿江断桥与安东老街——法治之光照亮古街
图为宣讲团成员在鸭绿江畔纪念雕塑前合影
宣讲团前往著名的红色旅游城市——丹东。首先来到了鸭绿江断桥和安东老街。这里古色古香的建筑和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志愿者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他们穿梭在新旧文化碰撞的街道之间,向游客和居民发放普法传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讲解法律知识。在断桥和安东老街的普法宣传活动中,志愿者们特别注重与游客的互动。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游客们解答法律问题,并向他们介绍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法治建设情况。游客们纷纷表示,这次普法宣传活动让他们对法律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让他们更加尊重和珍惜当地的历史文化。
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图为宣讲团成员正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
最后,志愿者们来到了抗美援朝纪念馆。他们参观了纪念馆的各个展厅,学习了解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和英雄事迹。在参观过程中,宣讲团成员表示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坚持法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年何谓,青年何为。普法宣讲团成员们不仅将法律知识送到了基层,还收获了宝贵的社会实践经验和人生感悟。此次“三下乡”普法宣传活动不仅增强了宣讲团成员们的法律意识和实践能力,也为乡村和社区的法治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社会现实和人民需求,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为法治社会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和信念。宣讲团成员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风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法治之光将照亮更多的城乡角落,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强大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松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