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想课”。今年暑假,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积极动员、组织1支国家级专项团队、3支国家级重点团队、10支校院级重点团队、10支本硕博实践团队,63支院内小分队,1200余名学生聚焦科技赋能现代农业,农业调研赋能生产,携手共筑助学之路,传承红色文化等四大类主题深入基层一线,以“聚焦国家社会需求、立足‘天府粮仓’建设、依托专业学科特色、彰显川农使命担当”为实践目标,聚焦乡村发展的关键领域与显著成就,奔赴邛崃、绵阳、天全、雷波、美姑、布拖等四川乡村振兴示范市县、国家重点帮扶县、高寒民族地区等开展科技兴农、文化振兴、产业升级实践活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所需所求建言献策、贡献智慧,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农兴农使命,为服务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川农动科青年力量。
科技兴农,激发产业活力新引擎
水产“渔跃农门”本硕博卓越助农团队依托水产类省级教学示范中心、农业部淡水鱼创新团队,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四川省智慧渔业乡村振兴博士社会实践工作站等,开展水产科学养殖服务,惠及406家养殖户,服务超2500人。解决80余养殖难题,推广10余项新技术。助36家大型场防控疫病,节省百万。实地培训减损超60万,提交30份报告被7单位采纳。
“渔跃农门”本硕博团队在广安市邻水县优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心源养殖场现场考察与交流
“情暖羔羊”团队依托四川农业大学与凉山黑绵羊实验基地、国家重点帮扶县的高度合作,深入实践,从原种场考察至数据采集,以问卷探实情,办讲座普科学。首推羔羊抗寒增效全服务,为凉山彝区提供暖羊剂、围栏、恒温箱等全方位解决方案。服务已覆盖8市州76乡镇,惠及8万羔羊,助力1254户养殖户技术革新,成活率攀升,农户增收逾八千万元。团队满怀信心,表示定将暖羊技术持续优化,为羊业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情暖羔羊”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山羊原种场进行科普调研及采精作业
稻梦虾行——稻虾共作“智”富路实践团深入泸县稻虾基地,采访负责人、考察养殖现状,分析现存问题,如合作社模式差异、选种培育、入侵物种防治等,并初步拟定解决方法。同时,赴南溪区学习先进养殖与生物防治技术,融合多方智慧为泸县稻虾产业规划升级。团队坚信,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优化生产方式,泸县稻虾产业将实现生态与经济双丰收。
稻梦虾行——稻虾共作“智”富路团队对小龙虾进行分类统计和对稻虾基地负责人进行采访。
小试牛刀团队深入畜牧实习,洞察传统养殖弊端,聚焦牛舍垫料成本高、效果不佳问题。团队倡导“跨学科合作促进产业创新”和“特色耕读教育促进畜牧业宣传推广”,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和高校壁垒,汇聚多元智慧,创新畜牧业解决方案。此举不仅优化牧场运营,还显著扩大项目宣传力,激发公众对畜牧业的兴趣,助力三农发展。团队利用专业知识交叉融合,为牧场及多领域贡献创新思路与解决方案。
小试牛刀团队在乐山食品加工厂和巴中牛场开展“特色耕读教育促畜牧业推广创新”实践
蜜语“普”韵,“彝”路生花团队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精准施策雷波县,融合产业与教育帮扶。深入农家,细访蜜蜂养殖现状,携手专家促产教融合。随后,创新运用网络直播,为“彝谷林”蜂蜜品牌插上翅膀,直播热潮涌动,点赞破万,两天时间销量超千元,点亮农户增收新希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经济动能与社会效益。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形式开展推普活动,构筑普通话交流桥梁,深化语言文化融合,助力雷波县在乡村振兴路上绽放光彩。
蜜语“普”韵,“彝”路生花团队于四川省雷波县开展蜜蜂养殖调研及推普社会实践活动
非同鲟常团队依托国家级水产健康养中心与天全县,调研鲟鱼产业。调研显示,虽半数人知鲟鱼,但仅有25%左右人群尝过。消费者重营养与口感。鱼子酱多供酒店大酒店与餐厅,个体购买占少数,市场潜力待挖掘。团队指导教师陈德芳参与润兆渔业有限公司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授牌,院企携手推进产教融合,共筑饲料工业转型升级创新高地,为鲟鱼产业未来市场开拓奠定坚实基础。
非同鲟常 团队成员在天全县农业农村局及润兆渔业有限公司进行鲟鱼产业调研
爱心助农,提升专业知识新技能
7月10日-19日,“爱心延长线·‘彝’路相伴”社会实践团队抵达凉山雷波,举办了一场“面对面”见面会和一次为期十天的乡村公益活动。“爱心延长线”项目起于2020年,累计帮扶大凉山孩子69人次,资金共计82800,自项目实施以来,受资助孩子升学率达到100%。同时,团队举办了“小鸡破壳啦”科学小实验及生态瓶制作等多种公益体验活动,跨越重峦叠嶂致力于拓宽孩子们视野,丰沛孩子们思想。实践活动延续了“爱心延长线”项目初衷,并在实地相会中再次倾听凉山的声音,目睹凉山的面貌,让真情暖意跨越万水千山,触及每一个渴望帮助的心灵。
爱心延长线·“彝”路相伴团队在雷波民族中学举办“面对面”见面会
“源”梦同行,“益”起成长团队于7月5日至15日在汉源县九襄镇开展支教,团队在本硕博成员的指导合作下,依托动物科学与水产养殖学专长,实施“五育”课程,惠及500余名乡村儿童,体验三农魅力,领略农业科技。活动成果丰硕,含5篇报道、两个视频超800次点击,获实践地赞誉及两份基地协议。此行不仅为孩子们编织七彩假期,更播种下“强农兴农”的梦想种子。
“源梦”同行,“益”起成长支教团队在雅安汉源立足五育,结合动科专业开展支教活动。
筑梦启航,爱满堡堂,寻陌·青禾支教团于圆满结束10天支教。秉持热爱与乐趣并重的理念,团队创新尚美“4+3”课程体系,融合红色教育与动科启蒙,培养孩子们知农爱农之心,奠定坚实价值观基础。课余团队探访产业基地,助力乡村振兴认知升级。自2018年起,“寻陌”项目深耕堡堂,成效显著,学子们成就知识技能双丰收。寻,陌上之花,助其成长,正是寻陌初心,收荣誉与感恩无数,初心不改,继续前行。
文化蕴农,焕发乡村文化新风貌
红色征途,“锋”火传承团队聚焦四川红色文化,组织七支青年先锋队分赴各地,以“学、讲、行、研”为纲,亲历红色圣地,讲述英雄事迹,感悟斗争历程,传承革命精神。团队前往四川七地开展实践,青年先锋在实践中践行川农大精神,让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芒,以青春之力助推社会发展。
红色征途,“锋”火传承团队参观四川多地红色纪念馆、烈士陵园
喜看稻菽千重浪团队聚焦于农业发展,深入乡村进行实地考察,分别从不同角度切入,包括养殖业发展、环保材料应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推广以及农民健康宣教。前期,深入田间地头,收集群众对农业发展的真实感受和需求;中期,对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撰写宣讲材料,并再次深入乡村普及农业发展新成果;后期,制作调研报告和宣讲视频,全面展示项目成果。致力于传播农业发展的成就,激发社会各界对农业强国建设的关注和参与。
喜看稻菽千重浪团队在全国多地从不同角度聚焦于农业发展,深入乡村进行实地考察
“农”“丰”呈祥团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调研两种形式,聚焦雅安市汉源县乡村产业发展现状,总结优秀发展经验,反思产业问题困难,通过实地调研同线上问卷,调查当地乡村产业发展状况。结合专业特色,探索畜牧产业转型升级新方式,基于助力“三农”政策深度落实,关注农民生活,贡献青春力量。
“农”“丰”呈祥团队在雅安市汉源县线下走访调研形式,探索畜牧产业转型升级新方式
本次暑期实践活动,围绕生猪、淡水鱼、羔羊、蜜蜂等优势特色养殖生产方面开展科技助农、产业调研、科普培训、政策宣讲等实践服务累计60余次,累计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专利论文等实践成果40余项,共建乡村振兴实践基地22个,累计孵化的实践成果获2024年四川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项,获中国青年报、科学网、大学生云报等主流媒体报道120余次。
这个暑假,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学子们怀揣着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深厚情感,肩负起强农兴农、乡村振兴的崇高使命,以满腔的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热情奔赴,主动奉献,在躬身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乡土、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强农技能以及创新思维,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为新质生产力助力农业强国建设挺膺担当。(作者:张依路 蒋欣益 舒正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