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8日讯(通讯员 肖博文 王笑)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国之大者”和基层需求,近日,宁夏大学研究生会实践团队前往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枣香村开展“青年实干家计划”,深入了解这片破“碱”重生的丰收小镇,解锁盐碱地的“致富密码”。
图为宁夏大学研究生会实践团队与枣香村委员会工作人员合影
近十年来,枣香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运营模式,通过“村集体用地+流转村民土地”,整合400亩盐碱荒地,建起“鱼菜共生”温棚40栋、采摘园温棚13栋、虾棚26栋,形成了“鱼菜共生”、体验采摘园、特色水产养殖“三驾马车”村集体经济格局,打造出集试验示范、教学培训、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乡村旅游为一体的高标准现代智能农业示范温棚园区,带领村民走上了在盐碱地上搞水产、兴采摘的增收致富路。
“鱼菜共生”—一条“神奇”的增收致富路
团队成员首站来到“鱼菜共生”项目基地参观学习,对“鱼菜共生”的绿色循环模式开展实地调研。进入温棚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型水池,水池后方一侧养殖鱼类,另一侧种植经济作物。“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温棚里成为了现实,不仅如此,“鱼菜共生”项目养出的鱼味道会更加鲜美、种出的菜营养会更加丰富。据项目基地工作人员介绍,该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将循环水水产养殖与植物栽培技术耦合,创新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高产综合循环利用,实现了水产品和果蔬产品连续且稳定的产出。
图为实践团队参观枣香村“鱼菜共生”项目
体验采摘园—一条“甜蜜”的增收致富路
在枣香村采摘园负责人的引导下,团队成员先后参观了葡萄种植基地和黄瓜种植基地,负责人悉心介绍了园区概况,并对园区内各类农作物的生长习性、种植方式、销售渠道等进行了详细讲解。采摘园内,当地村民热情邀请团队成员采摘品尝新鲜的葡萄和黄瓜,并自豪地说道:“采摘园里的果蔬不打农药,孩子们放心吃!”据了解,枣香村将培育发展特色种植业作为促农增收的重要抓手,以葡萄、草莓、蔬菜等种植为着力点,采用冷棚和暖棚交替种植的方式,实现了一年四季生产绿色果蔬,使得农户不断地“甜蜜”增收。
图为实践团队实地调研葡萄种植基地
特色水产养殖—一条不同“鲟”常的增收致富路
长期以来,枣香村致力于探索特色水产养殖新模式,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补,而弱碱性的水质恰好为鲟鱼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来到鲟鱼养殖基地,当地渔民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养殖规模及养殖技术,并现场演示鲟鱼的喂养过程。在与渔民们深入交流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鲟鱼养殖的周期长、投入大,同时销售市场也较为广阔,目前已有大型鲟鱼养殖厂在枣香村扎根落户,并多渠道拓展就业空间,带动当地村民踏上了一条不同“鲟”常的增收致富路。
图为实践团队参观、体验鲟鱼喂养
接下来,宁夏大学研究生会实践团队将进一步加强与枣香村的沟通联系,主动对接、积极联动,团队成员将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把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努力在基层的热土上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做实干家。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笑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