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向前,康宁相随——暑期康复科学实践总结

发布时间:2024-08-27 23:21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邓菲艳   阅读 4.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心得

大学生云报8月27日讯(通讯员 沈星彤 余琛)7月1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康复科学学院“医路康宁”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深入特殊教育与残疾人康复事业,开启为期一个月的实地学习与实践之旅。7月1日至7月31日期间,“医路康宁”实践团成功参与了一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旨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广泛普及康复知识,服务社会,进而推动学院实践教育的深入发展。

(图片为合照。 沈星彤 供图)

通过和实践医院的沟通与协调,团队成员们分别被分配到PT组(物理治疗)、ST组(言语治疗)、OT组(作业治疗)、中医组以及特教组开展学习实践。每组都配备了经验丰富的导师,确保成员们能在专业指导下深入了解和体验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高质量完成实践任务。

此外团队成员有幸参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相关讲座,现场聆听国内外行业专家的讲解,了解康复治疗最新资讯。

(图片为辅助完成步行训练。 许梦思 供图)

在PT组(物理治疗),团队成员学习了关于特殊儿童康复治疗的完整流程。团队成员跟随治疗师评估儿童的运动能力、肌肉力量、平衡和协调能力,并据此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这些计划涵盖了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的运动训练、物理因子治疗和康复护理。针对不同儿童的需求,治疗师设计适合的锻炼和治疗方案。如为运动能力弱的儿童设计增强肌肉力量的训练,为协调能力差的儿童设计提升协调性的游戏和活动。

(图片为构音评估。 黄姝玥 供图)

在ST组(言语治疗),成员们跟随治疗师共同引导特殊儿童逐步克服言语障碍。成员们跟随治疗师细致地评估儿童的语言能力,然后根据每个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这些计划涵盖发音练习、语言理解训练,甚至包括社交及情绪控制技巧的培养。在课堂上,成员们跟随治疗师运用多种互动方式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更轻松地参与进来。通过亲身参与这些治疗活动,团队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言语治疗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以及成为一名康复治疗师所面临的挑战。

在OT组(作业治疗),成员们跟随治疗师共同通过丰富活动提升特殊儿童生活能力。在感统课上,成员们跟随治疗师设计了针对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及平衡感、空间感、运动协调的训练活动。旨在提高孩子们的感觉统合能力,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适应。

在中医组,成员们跟随中医师学习通过望闻问切等方式诊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中医组专注于斜颈和儿童体质检测,通过B超和运动评估筛查斜颈。学习参观中医治疗室,学习含括理疗、超声波、推拿针灸在内的多种治疗手法。成员们深感中医的博大精深,并对中医组的专业能力充满敬意。

(图片为制作三伏贴。 朱子颖 供图)

在特教组,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成员们跟随特教老师耐心教导学生,帮助他们克服社交障碍。通过社交技能训练、情感调节辅导和家庭社会支持,特殊儿童在社交能力上得到显著提升。成员们参与课堂活动,感受到特教老师的专业和爱心,对特教工作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次“医路康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展望未来,康复科学学院将继续坚守“服务社会,普及康复”的宗旨,精心策划并组织更多独具特色、富有影响力的实践活动,以积极推广和深化康复事业。同时,学院将进一步强化实践教育的力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更多具备高度专业素养的康复人才而不懈努力。成员们坚信,通过这些努力,将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康复人才,为康复事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沈星彤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28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