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象征,它激励着人民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定信念、勇攀高峰。它是党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伟大革命精神,也为中华民族今后的奋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8月5日四川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红星传承·长风万里实践队前往成都大邑建川博物馆进行社会实践调研,延续文明脉络,感受红色历史的厚重和温度。
铁骨铮铮,卫我民族
中国老兵手印广场占地4000平方米,现制作7440枚老兵手印,每个钢化玻璃碑宽2.4米,高3.7米,每个手印的主人都是当年参加过抗战的老兵。碑林使用的材质是钢化玻璃,采用腐蚀的方法将手印印在钢化玻璃上。用拿过刀枪的手,展现“铁骨铮铮,浩气绵绵。卫我民族,奋勇向前”的精神与气节。
小队成员来到建川博物馆聚落,最先看到“国人到此,低头致敬”的石碑,而后看到钢化玻璃上鲜红的手印,默哀三分钟后,心中不由得升起对老兵的无限敬意和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珍惜。只是看到这些手印,仿佛就能看到当年将士为保护祖国奋勇前行,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意志。经过观察队员发现有部分手印为左手,经过询问后得知在炮火之下,这些将士们失去了右手,这让队员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中流砥柱馆中有根柱子称为中流砥柱,它直径1.8米、高18米的,设计取八路军的第十八集团军编制序列数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是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馆中主色调为红色,象征着辉煌胜利。
队员们步入中流砥柱馆,随着工作人员的讲解,对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心,共同取得胜利的过程,有着进一步的了解,英雄的故事代代相传,英雄的精神永不磨灭,新时代的青年们更当砥砺前行,艰苦奋斗。馆内还陈列着当年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珍贵报纸,是见证了抗战胜利的珍贵文物。
图为小队成员参观历史文物 赵萌 供图
勇于牺牲,真容不改
不屈战俘馆建筑面积717平方米,外形借鉴自然山石经过扭曲、褶皱、断裂而生成的形态构造而成,馆中陈列大量的珍贵的老照片和文物,反映在抗战中被日军俘虏的我方将士的艰苦战斗、英勇牺牲和苦难遭遇,是60年前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所付出的重大代价的一部分,是值得我们永远正视的历史。
墙面是裸露的水泥,如同来到监狱,小队队员身临其境,看着两边墙壁上数百张中国战士的照片,也看到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下,历经万难后,仍真容不改,一心只为中国的澄澈勇气和精神。这带给队员无限震撼,若不是如此不屈的精神,不然怎能在非人的折磨下,依然保持为人民的初心。
图为小队成员参观不屈战俘馆。赵萌 供图
一位剧作家说“我经常恍惚,我的脚下埋藏着曾经鲜活的生命,我就踩在他们的身体上,我们的幸福和我们的生命来自于他们的牺牲。”在如今这个磅礴发展的时代,先辈们的苦难似乎已经远离,但是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杯热土一缕魂。青年当铭记历史,让前辈的精神和灵魂融入血肉,传承红色基因。回顾此次建川博物馆之行,长风万里队在实践中,切实见证了先辈经历的种种磨难,理解先辈精神,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自我要求,肩负起时代重任,传承红色精神!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