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黄河安澜,传承黄河文化

发布时间:2024-08-22 22:0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杜文昊   阅读 1.8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2日讯(通讯员 杜文昊)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保护治理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贡献青春力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黄泽牧歌实践团联合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实践团于8月14日和8月22日分别参观了贵德黄河广场和青海自然资源博物馆。

贵德黄河广场:水利文化的璀璨明珠

8月14日,实践团成员漫步于贵德黄河广场,眼前是镌刻着“天下黄河贵德清”的巍然石碑,它静静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纯净与骄傲;远眺而去,则是黄河之水波澜壮阔,清澈见底,与蓝天白云共绘一幅壮丽而生动的自然图景。

图为“天下黄河贵德清”石碑 杨丽煜 摄

在这片历史悠久且充满活力的贵德大地上,政府与民众心手相连,共同书写了一部关于生态修复的辉煌篇章。

据了解,面对黄河——这条滋养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贵德县政府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坚定决心与强劲行动力,将生态修复视为推动县域可持续发展、守护绿水青山的重中之重。通过不懈努力与持续奋斗,黄河在贵德县重现了其昔日的清澈与美丽,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与天空的色彩相互映衬,编织出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画卷。

图为实践团在贵德黄河广场合影 杨丽煜 摄

如今,贵德县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和坚定的步伐,持续深化生态修复工作,致力于让黄河在宁静与安澜中焕发新生,为后代子孙留下一个蓝天碧水、绿意盎然的美好家园。

青海自然资源博物馆:生态文明的传播阵地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六月对青海的考察中,留下了这一振聋发聩的指示。这一重要指示不仅成为青海自然资源博物馆的座右铭,更深深烙印在每一位踏入博物馆参观者的心中。

图为实践团在青海自然资源博物馆合影 杨丽煜 摄

实践团成员正是带着对这份沉甸甸责任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在8月22日来到了青海自然资源博物馆。在讲解员的专业引导下,博物馆内部呈现出一幕幕栩栩如生的场景与一件件珍稀的藏品,它们巧妙融合,共同构筑了一个跨越时空、多维度展现自然资源的宏伟空间。这一空间,从远古时代精心保存的动植物化石开始,穿越时空的隧道,直抵现代生态系统的精密模拟模型,再到运用前沿科技巧妙呈现的自然风光景象,每一步都引领着参观者深入探索自然的奥秘。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自然资源博物馆 杨丽煜 摄

青海自然资源博物馆作为生态文明的传播阵地,更是将黄河生态保护作为重要内容之一。黄河生态保护展区通过一系列真实案例和详实数据,深入剖析了黄河生态系统的现状与挑战,展示了保护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这一展区不仅让同学们对黄河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同学们参与生态保护实践的强烈愿望。

守护黄河安澜不息,传承黄河文化绵长

贵德黄河广场与青海自然资源博物馆不仅展示了青海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更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它们在守护黄河安澜、传承黄河文化方面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次实践团的参观之旅,不仅是一次视觉与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正如实践团所持横幅所写——“传承黄河文化,唱响时代牧歌”,青年学子们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与参与者,他们不仅是这方美景的享受者,更是守护、传承与创新的责任担当者。怀揣着对黄河的深情厚谊,肩负着强农兴国的壮志,他们将以专业知识为翼,为黄河战略贡献智慧与力量,共同奏响一曲青春激昂的“黄河大合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杜文昊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77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