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业大学学子三下乡:一步一景寻足迹,一程一悟忆峥嵘

发布时间:2024-08-19 15:0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胡懿戈   阅读 7.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9日讯(通讯员 张曦子 周思洋 胡懿戈) 红色,是历史的厚重底色,是革命精神的象征,更是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在这片广袤的辽沈大地上,承载着无数英雄的热血与奉献,铭刻着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7月12日至7月21日,辽宁工业大学软件学院“一步一景寻足迹,一程一悟忆峥嵘”红色寻迹队追寻总书记在锦州的足迹,去往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东湖森林公园、配水池战斗遗址等地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回望历史烽烟,感悟胜利荣光

锦州是一座英雄城市,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在这里打响,新中国的第一缕曙光从这里升起,解放全中国的序幕从这里拉开。2022年8月16日下午,总书记在锦州市考察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指出,“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实践团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踏入了这片神圣的土地,成员们循着总书记的足迹,先后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等,在展陈实物、历史照片、复原场景前驻足观看,深入了解辽沈战役作为全国解放战争转折点的光辉历史。

一张张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份份满载历史的档案文献、一件件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先烈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勇顽强、不惧牺牲的革命精神,更加深刻认识到“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的重要意义。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这段历史,成员们还主动担任临时讲解员,他们用生动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将那段历史故事讲述得绘声绘色。游客们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纷纷驻足聆听,仿佛也置身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游客们介绍辽沈战役纪念馆。 杨蕾 摄

走进绿色公园,感悟生态保护

离开辽沈战役纪念馆,实践团成员来到东湖森林公园,这片曾经的废弃地,如今已成为锦州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总书记曾在这里听取当地加强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情况介绍,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成员们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感受着东湖公园的美丽与宁静。蓝天白云下,绿树成荫,湖水清澈,鸟语花香。成员们看到了生态修复带来的巨大变化,也深刻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在公园内,成员们积极与游客交流,向他们宣讲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用实际行动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重走总书记足迹。 杨蕾 摄

倾听英雄故事,感悟峥嵘岁月

为了更真切地感受革命精神,实践团开展了慰问老军人的活动。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几位老军人住所,为他们送去了温暖和关怀。在与其中一位老军人的深入交流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他的军旅生涯、革命岁月,从他身上成员们看到了退伍军人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宝贵品质。当谈到入党初心时,老军人告诉成员们,他的入党初心是希望一直冲锋在前,走在人民群众前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回顾过去的峥嵘岁月,他依然有着当年的热情,“奉献”二字是他矢志不渝的信念。如今退休多年的他依然热衷于参与社会活动,希望可以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尽自己的力量发挥退伍军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弘扬革命精神,传递更多的红色力量。在采访的最后,他寄语实践团成员:“当代青年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老军人接受实践团成员的采访。 杨蕾 摄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实践团成员来到了配水池战斗遗址,配水池战斗是辽沈战役的关键一役,1948年10月,东北野战军在这里发起猛攻。经过激烈的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配水池战斗的细节和意义,实践团特别聘请了特等功臣梁士英的孙女、配水池战斗遗址保护中心讲解员梁丹丹女士作为指导老师。在梁老师的带领下,成员们走进了配水池战斗遗址陈列馆。进入馆内,梁老师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大厅内名为《胜利》的浮雕,以营长赵兴元为首的英雄昂首挺立,令人肃然起敬。配水池战斗的胜利为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打开了锦北大门。进入馆中,梁老师生动饱满地讲解配水池激战的过程和英雄们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的事迹。随后观看配水池攻坚战的战斗场景,利用高科技投影技术,让成员们仿佛身临其境,场面硝烟弥漫、枪林弹雨,战士们舍生忘死,战斗格外激烈。在沉浸式环境的熏陶下,成员们无不为之动容,同时又倍感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图为特别聘请梁丹丹女士作为实践团成员指导老师。 杨蕾 摄

在这次红色寻迹之旅中,实践团成员不仅重走了总书记的足迹,深入了解了党的历史和革命精神,还通过宣讲和实践活动,将红色文化和环保理念传递给了更多的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向党,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风采。

红色寻迹之旅虽然结束了,但红色精神的传承永远在路上。作为新时代奔涌的后浪,成员们将会继续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在党的领导下,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辽宁工业大学软件学院红色寻迹队 

文/图:张曦子、郝丽丽、周思洋、胡懿戈、杨蕾、王雅仪、王亚婷、夏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胡懿戈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4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