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农学子三下乡:用青春之光点亮乡村教育

发布时间:2024-08-09 16:16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唐子怡 宋梦雪 陈倩茹   阅读 9.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9日讯(通讯员 唐子怡 宋梦雪 陈倩茹)教育是构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蓝图的基石与战略引擎。为积极践行新时代青年责任,切实帮扶乡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成长,7月15日,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赴池州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贵池区高坦中心学校开展了为期3天的支教活动。实践队员通过丰富多彩的支教课程,激发乡村小学学生们的爱国情怀,拓展学生们的知识视野,让青春的活力与智慧在乡村舞台上绽放光彩,同时也为构筑更加公平、优质的乡村教育体系注入不竭的青年力量与希望之光。

支教伊始,实践团成员举办了支教课程开班仪式,向同学们介绍安徽农业大学,并播放大学宣传片,激发孩子们对未来学习生活的向往。通过“我的名字故事”等互动小游戏,孩子们积极自我介绍,拉近了彼此距离。实践团还发放明信片,让孩子们写下对支教课程的期待与愿望,成员们承诺会竭尽所能去规划好让同学们满意的课程。

图为实践队员在支教开班仪式上与小朋友们开展“我的名字故事”环节 。杨骐凡摄

“童心向党,薪火相传”红色主题课程中,实践团成员为小朋友们发放红领巾和国旗,并以提问互动的方式探讨红领巾红色的原因。随后共同观看红色教育短片《致敬红领巾》,全体学生庄严宣誓。这不仅是心灵的洗礼,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种子。

图为实践队员在红色主颗教育课堂上带领同学们进行爱国主义宣誓。杨骐凡摄

“古韵今风,科技启蒙”科学手工课堂中亦充满欢声笑语。实践团成员先讲解传统扇子的历史与文化,然后带领孩子们分组完成摇头电风扇的拼制。通过团队协作,孩子们不仅完成了手工制作,还深刻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课程最后对比传统风扇与电风扇,让孩子们感受科技进步对生活的改变。

图为实践队员在手工课堂上帮助同学们完成手工拼制。杨骐凡摄

“化学揭密,舌尖科学”饮食安全主题教育课程,通过提问互动和生动的化学实验,让孩子们明白不良饮食搭配的危害,增强饮食安全意识,培养健康生活习惯。

图为实践队员为同学们展示“牛奶遇上醋”化学实验。杨骐凡摄

“巧思妙算,乐在其中”数学课程上,一道“从1加到99的总和是多少?”的题目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实践团成员讲解简便解法,鼓励孩子们分享思路,最后留下思考题,让孩子们在数学的海洋中继续探索。

图为实践队员为同学们讲解趣味数学题的解法。杨骐凡摄

“梦想于心,励志于行”主题课程引导孩子们认识梦想的重要性。孩子们踊跃分享自己的梦想,实践团成员通过播放教育短片《梦想是什么》,分享人物事迹等方式激发孩子们对未来的遐想,并让孩子们写下梦想、大声讲述,最后折叠成千纸鹤,许下美好愿望。课程结束时,实践团成员为孩子们颁发奖状和礼物,孩子们也表达了对支教课程的喜爱和收获。

图为实践队员为同学们赠送的礼物。杨骐凡摄

下课时间,实践团成员为孩子们的暑假作业答疑解惑。他们耐心倾听每个孩子的疑问,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孩子的基础提供个性化辅导,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激发了孩子们努力学习、为社会做贡献的决心。

图为实践队员为同学们的暑假作业答疑解惑。杨骐凡摄

放学后,实践团成员护送没有家长来接的孩子回家。夕阳西下,“大朋友”与小朋友手牵手走、心连心行,沿途讲述着有趣的故事,分享着自己的大学生活,或是耐心解答孩子们关于外面世界的种种好奇。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心灵的温暖,也开阔了眼界,激发了对外部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图为实践队员与同学们的合影。杨骐凡摄

短短几天里,实践队员与孩子们一起学习红色精神,一起感受科技发展的魅力,一起做有趣的手工和实验,一起探索难题的解法,一起描绘梦想和未来……此次支教活动不仅使孩子们在课堂中学习到知识,更在丰富的实践过程中收获了快乐和自信。今年的盛夏不只有炎热的骄阳,更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群纯真可爱的孩子,一段无限收获与感动的支教时光!通过这段难得的支教经历,也让实践队员更加相信:每一次素履以往,都会因为一双期盼的眼睛而坚定;每一次翻山越岭,都会因为一个纯真的笑容而值得。“犇”赴乡村支教,用青春感染另一代青春,安农学子永远在路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骐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3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