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耕蓄云间——古法匠心制,舌尖上的丝滑传奇

发布时间:2024-08-09 15:1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耕蓄云间实践团   阅读 8.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稔村镇濑粉吟》

稔村濑粉细如丝,宛如仙子绡罗织。

香飘古巷春水柔,引人入胜梦回时。

匠心独运煮精华,汤汁浓淡总相宜。

食客品尝赞不绝,宛如瑶池仙馔遗。

濑粉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美食,是中国古老的手工艺制品之一。在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稔村镇,几乎家家户户都摆放有制作濑粉的用具,工艺大多数传承于上一代甚至家族三代,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稔村濑粉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产业的延伸,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耕蓄云间团队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认识到发展非遗的重大意义,热情投入到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促进新生代参与非遗活动的工作中。 在学校团委的支持下,佛山大学耕蓄云间实践团前往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稔村镇白土村村委会,与白土村委会、泉记饭店等联合开展“传承非遗,濑粉我来做“活动,带领耕蓄云间团队一起穿越时光,唤醒对濑粉制作工艺的记忆,让传统与现代交融,激发文化自信,铸就民族精神之魂。

活动当天:

在制作过程中,濑粉传承人一边指导团队进行制作,一边讲述着稔村濑粉的来源。作为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著名的稻米产区——稔村镇,肥沃的土地富含多种微量元素,为濑粉的原料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稔村镇濑粉制作具有上百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其中的"濑"意为浸泡磨成的浆。在上百年的传承中,稔村镇对于濑粉守正创新,使其濑粉文化具备更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下面一起来学习一下濑粉的制作吧~

(一).材料选择:稔村濑粉以当地硬性黏米和清水作为原材料,部分居民会选择更加优质的山泉水作为辅助材料用以确保濑粉的口感和滋味。

(二).浸泡黏米:将经过挑选后的硬性碾米放入二十到二十五度的水中浸泡,使米粒充分吸收水分变软。

(三).晾干黏米:将用水浸泡后的黏米晾干备用。

(四).磨成粉末:将晾干后的硬性碾米与熟米饭进行混合,并将其磨成粉末。磨粉的程度将决定所制作出的濑粉的口感,正确的磨粉程度才能最大程度的还原濑粉的口感。

(五).再次晾干:将磨好的粉末再次晾干,以便后续制作。

(六).和浆:将前期工作准备好的粉末逐步多次与50度左右的温开水混合,使最终水与粉的大致比例为1.1:1。并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混合,使得米浆呈现黏稠拉丝状后即可,过程中通过加入些许食用油使得米浆更加顺滑。

 

    .拉粉:烧水备用。将和好后的米浆分多次倒入濑粉钵中,通过自然流出和用手震动的方式使米浆从下方孔洞流出,之后进入沸水之中。在沸水的作用下,米浆被煮熟定型变成条状。此过程需要确保锅中米浆不会粘黏,保证形成的濑粉根根分明。

 

    .过冷:将煮熟的濑粉捞出放入冷水中冷却定型,使其变得顺滑并具备弹性。

(九).调味:煮熟后的濑粉有多种做法。可以仅通过简单的料汁浇盖进行调味,也可以辅以小菜肉食进行调配。最终便完成了一份正宗的手工濑粉。

濑粉的特点

(一).口感:顺滑并具有弹性。

(二).外观:与米同色,色泽均匀,表面光滑且不粘连。

(三).味道:稔村濑粉对于汤汁的吸收能力强,使得每家店对于濑粉的调味都有不同的特点,但都可以从中尝出濑粉的独特米香。

总结:

"耕蓄云间"团队在稔村镇的濑粉制作之旅,不仅是一次对传统手工艺的探寻,更是一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濑粉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是一段历史,一种情感,更是乡村振兴和文化自信的象征。我们见证了稔村濑粉的古法匠心,感受了它顺滑如丝的传奇口感,更在濑粉的制作过程中,体会到了劳动的智慧和文化的力量。此次活动,不仅唤醒了濑粉制作工艺的记忆,更激发了我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敬畏与热爱。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我们铸就了民族精神之魂,让濑粉这一丝滑传奇,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照亮了文化传承的道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岁月流转,匠心不变,稔村濑粉,以其独特的魅力,将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程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0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