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6日讯(通讯员 郭鹏程、施紫妍、魏子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红色文化蕴含着指引我们党和人民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为了进一步挖掘江西革命老区红色基因渊源,助力红色法治文化深入基层百姓千万家,南昌大学法润万家实践队前往兴国县开展“法理润心田·红史话辉煌”主题实践活动。
追忆英雄壮举,缅怀将军伟绩
8月1日,实践的第一站队员们来到位于兴国县将军大道的将军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以陈毅元帅为首的56为兴国籍将军群像,从他们坚定的目光、铿锵的呐喊中,队员们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革命环境下那一辈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信心和决心。
图为将军园纪念馆内纪念碑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幸逢了中国人民解放军32414部队特务警侦连的退伍军人。退伍连队和00后实践队的不期而遇,为将军园内增添了几分生机与色彩。聆听着老兵嘴中对过往热血青春的回忆,引起了实践队队员们一致的崇拜和敬仰。
图为实践队成员和退伍老兵合照
腰缠万贯“讨米人”,廉洁奉公启后昆
8月2日上午,队员们来到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纪念馆。通过馆中陈列的展板和柜台中展示的一手史料,队员们深刻学习了他明明“腰缠万贯”,却宁可乞讨度日;党的经费分文未动,全部交回党组织的感人事迹。
就是这样一位“十二分节俭主席”,为了和党组织取得联系不惜隐姓埋名落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一张张泛黄的珍贵照片、一篇篇详实的文献资料、一件件具有历史痕迹的实物,在这场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我们深情回忆着刘启耀宁可乞讨度日也绝不动用分毫公款的感人故事。
刘启耀在革命战争年代用理想信念浇筑出的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使命,披荆斩棘、砥砺前行。队员们也真切理解了“革命成功,吃穿不穷”、“共产党的官,是为人民谋利益的”这些话语背后的价值所在。
图为刘启耀纪念馆外墙
红色法治映潋江,土地法典启新章
依山造形、五重递进、布列有序、气势恢宏。8月3日队员们来到了曾经作为毛泽东故居和兴国县土地革命干部培训班、兴国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的潋江书院。辗转于院内科厅、魁星阁、文昌宫等建筑,毛泽东同志在此创作《兴国县土地法》的场景仿佛再次在队员面前上演。
诞生于潋江书院的《兴国土地法》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一部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法律,不仅在指导土地革命斗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苏维埃政府后续几部法律的制定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理论基础。
经过此次潋江书院之行,队员们见证了兴国县红色法治文化的根脉所在,为队员们继续延续红色血脉、传承法治基因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图为潋江书院内景
红色足迹映初心,烈士英名照千秋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兴国人民以革命加拼命的革命精神,在5号实践队员们继续走进兴国革命纪念馆和兴国革命烈士纪念馆。在朴素的陈列板面上,队员们详尽地学习了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兴国的革命活动和苏区兴国人民为革命贡献的模范工作。
而革命烈士纪念馆前伫立的革命烈士英名碑上那醒目的23179名兴国烈士英名气势恢宏,令人肃然起敬,队员们看后分分潸然。“走他们来时的路,我们才真正明白得了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队长饶安琪感慨道。
图为实践队成员仔细阅读馆内事迹介绍
江西军区铸辉煌,斗争好儿郎展强
实践的最后一站,实践队于6号来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军区——江西军区旧址。日式砖木结构的房屋尽显革命年代的沧桑艰苦。江西军区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的首个军区,后来的军区建制肇始于此。江西军区积极动员青壮年参加红军,大力发展地方武装,精心组织地方部队配合红军作战,为巩固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当队员们得知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优秀指战员在这里成长,成为后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领导骨干、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陈毅诗中所说的“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图为江西军区旧址照片
此次兴国之行,法润万家实践队通过参观将军园、刘启耀纪念馆、潋江书院、兴国革命纪念馆和江西军区旧址,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英雄壮举和伟绩。他们学习了刘启耀的廉洁奉公、革命烈士的牺牲精神以及江西军区的辉煌历史。实践队员们表示,将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红色文化与法学专业融合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饶安琪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