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5日讯(通讯员 张海阳)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烟台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触摸传统,延续文脉”黄河文化调研实践队,以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为主题主线,踏上了山东沿黄地区东营、滨州、济南三地文化探索之旅。
乡音未改,戏韵长存--吕韵之美
调研的序幕在东营缓缓拉开。东营,这座位于黄河入海口的城市,不仅自然风光旖旎,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这里,吕剧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承载着东营人民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东营区吕剧保护传承发展中心,是本次调研的重要一站。在这里,王桂林主任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知识,为队员们详细讲解了吕剧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及发展现状。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吕剧艺术的自豪与期待,也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吕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
为了让队员们更直观地感受吕剧的魅力,中心还特别安排了一场精彩的文化演出。舞台上,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以精湛的演技和动人的唱腔,演绎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台下的队员们屏息凝神,仿佛穿越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与剧中人物同悲共喜。演出结束后,国家级演员、吕剧非遗传承人王玲玲老师接受了队员们的专业采访。她不仅分享了自己的艺术人生和传承经验,还表达了对年轻一代投身吕剧事业的殷切期望。
图为采访王玲玲老师时教授队员吕剧唱腔。 通讯员 柳润平 摄。
紧接着,实践队踏上了前往山东省吕剧院的深度探访之旅。踏入吕剧院的大门,一股浓厚的历史与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古朴的建筑、精致的装饰,无不彰显着吕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随着演出的开始,舞台上灯光璀璨,演员们身着华丽戏服,以精湛的演技和动人的唱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世界。
队员们被深深吸引,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吕剧的独特韵味,不仅在于其优美的唱腔和华丽的服饰,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通过此次两地探访,队员们不仅领略了吕剧的艺术魅力,更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价值。
古韵新生,匠心传承--黑陶之奇
告别东营和济南,实践团队踏上了前往滨州的旅程。一踏入博物馆的大门,队员们便被眼前琳琅满目的黑陶艺术品深深吸引。这些黑陶作品,形态各异,线条流畅,色泽沉稳,每一件都仿佛在诉说着远古的故事,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于那份跨越千年的古朴与雅致之中。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队员们深入了解了黑陶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艺术价值。黑陶,作为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滨州乃至整个山东地区的文化象征。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不仅见证了黑陶从泥土到艺术品的蜕变过程,更深刻体会到了匠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为了进一步感受黑陶制作的魅力,实践团队特地前往了章丘区国庆龙山黑陶研究所。在这里,他们亲眼目睹了黑陶成品的精美绝伦,更在张国庆老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黑陶制作的全过程。揉泥、拉坯、雕刻、烧制……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乐趣,也让队员们对黑陶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张国庆老师还分享了自己通过开设培训班、举办讲座等方式,积极培养年轻一代对黑陶艺术的兴趣与热爱的经历。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责任,也激励着每一位在场的队员。
图为张国庆老师黑陶作品。 通讯员 柳润平 摄
感悟实践,文化永续
经过一系列的实地调研与亲身体验,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对山东沿黄地区的文化保护传承现状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他们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
展望未来,实践团队的成员们表示将继续关注和支持山东沿黄地区的文化保护传承事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续传承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他们相信在科技赋能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山东沿黄地区的文化瑰宝定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海阳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