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洒黄土, 满门尽忠烈! —— 探寻一马三司令红色文化

发布时间:2024-08-05 21:5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田志谏   阅读 9.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5日讯(通讯员 田志谏)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进行历史文化教育,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并铭记革命历史,提高国民文化自信,烟台大学药学院文意承新实践队在指导老师葛玲君的带领下于7月23日下午抵达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北旺村参观一马三司令旧址,探索红色经典历史,学习齐鲁大地的红色文化。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文化馆合影 葛玲君 摄

打开纪念馆的大门,文意承新实践队的成员们在纪念馆工作人员的指引和讲解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马三司令红色文化故事的主角——马耀南、马天民,马晓云的三人铜像。在铜像的一侧写着一个广为流传的歌谣“一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专打日本鬼,保护老百姓”,这首歌谣是对三人故事最真实的写照,让实践队的每一名成员们都深深地感受到英雄的强大感染力。

接受新思潮

沿着纪念馆工作人员的指引,实践队成员们正式地开启了了解一马三司令红色文化故事的旅程。队员们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中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1919年5月4日,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伟大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五四运动激发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席卷华夏大地。之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山东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齐鲁大地初现曙光。马耀南在中学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踊跃参加革命团体,积极参加各组织举行的反帝爱国运动。实践队的成员们在浏览的过程中通过拍摄记录了大量的照片。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讲解历史背景 程有豪 摄

横刀立马

当实践队成员们进入到第二展厅,左手边的展板上显示的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马耀南弃笔从戎的故事。实践队的成员们了解到马耀南主张武装救国并着手组织抗日武装,动员弟弟马晓云、马天民参与抗日。展厅有一个投影电视吸引了实践队成员们的注意,队员们在纪录片中了解到了黑铁山起义的重要内容。“国难当头,必须拿起武器,坚决抗战。头可断,血可流,誓死不做亡国奴!”马耀南的这一句话深深地刻在队员们的心中。

血洒疆场

随后进入到第三展厅,参观也逐渐接近尾声,实践队的成员们都或多或少感受到了英雄精神的震撼。依据工作人员的详细讲解,进一步了解到马耀南,马天民,马晓云三兄弟无一不是在抗日战争中为保家卫国而舍弃自己的生命。在此介绍过后,实践队成员田志谏同学表示又一次深刻地感受到岁月静好的背后需要多少人去负重前行。实践队的其他成员们也纷纷进行记录并且对照先前查阅的资料进一步走进一马三司令的红色经典文化故事去感悟他们的经典传奇故事。

图为实践队员及指导老师正在观看文化馆内容 韩智浩 江诗雨 伏雅琪 摄

他们为国捐躯的壮举,让在场的实践成员们为之震撼。实践队成员江诗雨表示经过详细地讲解和仔细地阅览,才真正地走进一马三司令的红色文化故事,并为他们的爱国精神所动容。

此次参观活动为文意承新实践队后续即将开展的一马三司令舞台剧和宣讲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支持,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实践队的成员们必将更好地认识三马的英雄主义精神,进而能够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打下深厚的基础。

当世界再次年轻,当群星再次闪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代的长河终将过去,而闪烁着英雄光芒的星空仍然灿烂。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文化馆内合照 高小淞 摄

烟台大学药学院文意承新实践队的成员们表示他们必将以续写中华文化之魂为己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承担自己的责任,更好地传承时代英雄之精神。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田志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7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