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5日讯(通讯员 陈熠琦 刘泳洲 鲁星宇)“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推广普通话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不仅是文化传承的特殊纽带,更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近期,长沙师范学院“星火先锋”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慈利县三合口中学开展了一门意义深远的推普课。志愿者以普通话为媒介,为乡村儿童带来新思想,为三合振兴注入新活力。
课程伊始,志愿者以一段晦涩难懂的家乡方言,引发了孩子们的不解与思索。课上,志愿者通过自我评估、口语考察等方式,对班级普通话的整体水平进行了初步摸底,为后续的普通话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志愿者立足青年视角,结合亲身经历,向孩子们阐释普通话的重要性:“普通话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连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
普通话的音韵世界中,声母与韵母交织成一曲和谐乐章。针对三合地区普遍的发音难题,志愿者因地制宜,强化平舌音、翘舌音、舌根音、唇齿音的规范练习,辅之以高清教学视频示范指导,确保每位小朋友都能精确掌握普通话的标准发音,克服地域性障碍。此外,结合互动教学,志愿者引导孩子们感受声调的韵律,掌握其升降变化。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每一种声调都如同舞者轻盈的舞步,赋予了语言以节奏与情感。
寓教于乐,精彩演绎。咔嚓!时间定格在小小主持人流畅表达的瞬间,文化自信被深深烙印在小朋友们的心里。在小小新闻发布会上,面对着镜头和观众,孩子们化身新闻小主播,将国内外大小事宜流利播报。“新颖、真实,谓之新闻。”志愿者以新闻播报为媒介,想教会孩子们的不仅仅是流畅阐述、自信表达,更是文化认同、实事求是。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用普通话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是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
志愿者们以青春之名,将普通话的韵律带入三合乡土。他们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动孩子们实现从“要我说”到“学会说”再到“我要说”的蝶变。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散播普通话的种,厚植家乡文化的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片土地上“普语树”繁花似锦,每一朵花儿都弥漫着语言文化的芬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泳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