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3日讯(通讯员 谢童)近日,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团走进积石山县,开展了为期7天的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系列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大河村安置点孩子们合影。通讯员 杨晨 摄
实地走访析现状,推普调研助振兴。实践团前往积石山县吹麻滩镇团结社区灾后重建临时安置点、大河家镇大河家村灾后安置点、大河家镇添源广场集中安置点等开展推普调研活动,通过入户走访、发放问卷及实地访谈等形式,掌握当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通过现场讲解、发放国家普通话宣传手册,提升群众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凝聚维护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思想共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调研部分取影。通讯员 杨晨 摄
推普助兴进课堂,青春授课播希望。在大河家村灾后安置点及积石山县瞳星艺术教育机构,实践团成员开展“与孩子面对面”主题推普授课、举办“石榴花开一家亲”海报绘制、进行“一对一读音矫正”、开展典耀中华之“谁是小小推普员”主题宣讲,并和孩子们一起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录制祝福视频,表达对祖国繁荣发展的美好祝福。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安置点进行主题宣讲。通讯员 杨晨 摄
产业振兴话发展,推普惠民谱新篇。实践团前往积石山县大河家蛋皮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蛋皮核桃种植基地,实践团成员进行普通话+助农服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用普通话教农户讲述蛋皮核桃生产种植过程,开展“普通话+电商营销”能力提升帮扶。参观学习大河家镇韩陕家村耕地质量提升技术体系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在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广普通话,为灾后重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近距离观察核桃林。通讯员 杨晨 摄
文化铸魂促振兴,推普传承颂芳华。在积石山县保安腰刀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安腰刀第四代传承人马尕主麻为实践团成员详细介绍了保安腰刀的制作工序和悠久历史,经过精心策划,实践团成员开展了以普通话推广为核心的助力非遗传承与发展直播活动。在大河家镇临津古渡旁,实践团成员齐唱《保卫黄河》,将歌声融入推普助兴实践。走访了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安族口头文学与语言传承人马瑞先生,领略保安族口头文学的魅力。在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的同时,积极推广普通话,让积石山传统文化成为灾后重建和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柱。
图为实践团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安族口头文学与语言传承人马瑞先生。通讯员 杨晨 摄
青春践行二十大,推普助兴乡村梦。实践团走进积石山,用普通话播撒知识的种子,用爱心浇灌希望的花朵,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当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者和促进民族团结、助力乡村振兴的践行者,在实践中开阔眼界、增长才干、锤炼意志、砥砺品格,充分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使命,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奋进之路上勇往直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谢童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