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日讯(通讯员 李方頔)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机装备数字化创新为农业现代化带来深厚福利。为进一步探究和县农作物种植情况和农机装备普及率,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赴和县“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秉持“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的理念,走进和县历阳镇太平村,与农户同话和县生活之美,共谋乡村振兴之路。
(图为实践团成员到达历阳镇太平村便民服务中心合影。李方頔供图)
8月1日上午9时,实践团成员集中乘车前往历阳镇省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太平村党总支书记陈小强对实践团成员们就和县牛角椒、西红柿等特色作物的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及管理方法、培育壮苗技术、病虫害防治手段等进行了详细讲解。陈书记着重强调太平村大棚种植技术与时令紧密结合,探索出针对大棚碱性土环境下农作物管理的“春提前、夏调理、秋延后、冬保鲜”的四个阶段。在“夏调理”环节,创新利用“高温煮田法”推翻了26年前日本专家们对现行不干预标准下本地农田只够再种三年的定论;复式日光温棚、秋延辣椒等核心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和县从众多蔬菜产地中脱颖而出,并通过科学规范管理、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质量监管、搭建销售网络、精准扶贫等举措打造出“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的产业体系。据陈书记介绍,当下正处于育苗和移栽阶段,温棚中已经冒出一批可爱的辣椒新芽。实践团成员造访了多种蔬菜温棚,对不同蔬菜的育苗农艺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对和县农作物栽培技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骄阳照射下,一株株牛角椒幼苗在大棚规范化管理下茁壮生长,为和县设施农业标准化种植奏响盛夏“椒”响曲。
(图为太平村村书记为实践团成员介绍保持土壤肥力的方法。李方頔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实地操作微型旋耕机。李方頔供图)
随后,实践团成员进入历阳镇太平村,深入农户家中开展安徽“百千万”大调研活动,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响应与积极配合。实践团成员用亲切易懂的话语与农户们开展多方面交流,了解到他们对乡村振兴、和县蔬菜产业体系等相关问题的看法。在调研过程中,大多数农户表示乡村人口老龄化严重、新型农业技术无法快速普及到个体农户的问题普遍存在。实践团成员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道路道阻且长,解决农民密切关注的问题刻不容缓。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太平村农户家中进行调研。李方頔供图)
下午3时,实践团成员来到安徽和粮机械有限公司,在技术负责人黄工的讲解下,实践团成员对粮食烘干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有了详细的认知。粮食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粮食烘干是保障粮食品质、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确保粮食丰收的重要环节。“从业十多年,把烘干机做得更智能、更适合农户,是公司团队的一贯目标”,黄工对实践团成员说。截至目前为止,由和粮生产制造的系列粮食烘干机已经与多家国企达成合作,在各大粮仓运转的“和粮”烘干机为大国粮安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方頔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