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1日讯(通讯员 苏苗菲 周璇)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大部署。2024年7月16日至7月19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热带农林学院“耕读兴农”社会实践团赴河源连平县开展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
探访红色旧址,赓续精神血脉
“耕读兴农”社会实践团7月16日首站抵达了位于大湖镇湖东村湖东小学内的连平县第一党支部旧址。这里是连平县革命斗争的重要起点。实践团成员们站在这片充满历史韵味的土地上,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怀、舍身忘我的奉献精神和不屈不挠、大无畏的高尚情操。在这里,指导老师与学生党员共同重温了入党誓词,他们紧握右手,郑重宣誓,铿锵有力的誓言在旧址上空回荡,展现了青年学子对党的忠诚与决心。
随后,实践团一行来到了中共连平县委工作委员会旧址博物馆。该工委成立于1941年2月下旬,为连平县党组织的发展和革命队伍的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篇红色故土上,实践团成员们不仅通过文字记叙和丰富的展品了解了连平县的革命历史,还化身“红色讲解员”,用生动的语言和身临其境的讲解方式,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党史故事娓娓道来。从空军战士何健生的英勇事迹到烈士朱振汉的赤诚之心,用自己的感悟解读了大湖县的红色革命故事。
图 1实践团成员在录制红色宣传视频 通讯员 陈可颐 摄
实践团当天最后一站来到大湖镇油村村的何新屋。这座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客家围龙屋,不仅是粤赣古驿道沿线的重要驿站,更是连平县大湖老区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战斗旧址。在这里,实践团成员们亲眼目睹了用于瞭望制敌的“射孔”和千疮百孔的东门楼角,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难、英勇奋斗的精神。同时,领略到了岭南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深入田间查农情,科技助推防病虫
保障粮食安全既要看产量,也要看粮食生产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始终立足自身抓好农业生产,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为更好地了解陂头镇当地水稻产业的情况,“耕读兴农”社会实践团7月17日上午与当地政府进行对接,对后续工作的开展作出详细筹划安排。实践团根据当地政府的指引来到金中村、连光村、连星村进行水稻病虫害问卷调查。
在调研的过程中,有一位种植经验丰富的叔叔十分热心地同实践团介绍起种植水稻的经验。能够清楚辨认水稻病虫害的种类及施用的药品,对水稻的每个时期的喷药及施肥十分了解,向实践团成员分析每个时期的喷药及施肥的不同及用量,致使实践团对水稻病虫害的认知得到补充。同时,实践团也对农药店老板进行问卷调研,老板向实践团成员介绍当地常发生的病虫害种类,主要是稻瘟病、钻心虫、卷叶虫。并展示了针对不同种类的病虫害所使用的药剂名称、价钱及用量配比。重点解释了病虫害前期是以预防为主,可以喷洒两亩地。大大拓展、深化了实践团成员对水稻病虫害的认识。
图 2实践团成员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当地水稻种植 通讯员 刘意 摄
为提供专业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指导,热带农林学院副院长张维玲带领水稻种植专家教师团队深入稻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地教学。实践团成员近距离观察水稻的生长状况与病虫害特征,对现代农业技术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理解与感悟。刘文博士就水稻种植技术进行了深入讲解,强调了机械化、优良品种、水利改进等对提高产量与降低成本的重要性。谢秀凤博士则生动讲解了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知识,引导实践团成员掌握科学的调研方法。此次田间教学加深了成员们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识,也让实践团成员更加意识到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祖国大地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的重要性。他们决心要脚踏实地,将学术研究与农业实践深度融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 3博士团队为实践团成员讲解病虫害 通讯员 陈可颐 摄
青春献田野,服务为群众
为充分践行三下乡“实践育人”的要求,同时强化热农学子理论学习与乡村实践相结合,7月18日,实践团到连星村帮助农户采摘花生,将理论知识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共同体验耕种的乐趣与辛劳。实践团成员步行至连星村的花生田,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劳动中。尽管夏日炎炎,但实践团成员们热情不减,分工明确,高效协作,从拔花生藤到敲打花生荚,每一步都充满了对农业的敬畏和对劳动的尊重。实践团的成员俯身埋头,“力尽不知热”,汗水浸湿了衣衫,但收获的喜悦却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此次活动不仅是体力的考验,更是心灵的洗礼。实践团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的不易与辛劳,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投身乡村振兴、服务“三农”的决心。他们表示,要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农业实践相结合,为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 4博士团队同实践团成员合影 通讯员 陈可颐 摄
此次乡村实地走访调研不仅激励着实践团成员不忘初心、将理论知识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还振奋着实践团成员为推动我国乡村建设及粮食安全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未来实践团成员将传承红色基因,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袁志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