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4年7月4日至8日,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南水北调渠送远,引江补汉洞输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先后前往湖北省宜昌市和丹江口市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实地调研活动。
团队成员不仅通过一系列走访调研进一步了解了工程的详细情况,探寻挖掘先进党员的模范事迹,学习开展“大工程里的思政课”还通过实地调研参观体验智能制造技术在工程中的实地应用,更深一步了解所学专业的方向与用途,体会大国工匠守正创新的精神。
龙潭溪畔,对话水利巨匠。团队的脚步首先落在了宜昌龙潭溪,这里是引江补汉工程的进水口所在地。站在雄伟的工程前,他们与江汉水网公司的薛智明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薛经理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这一南水北调中线后续水源工程的宏伟蓝图,让团队成员们对引江补汉工程的战略意义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随后,在中铁三局集团引江补汉工程主体2标项目总工符海滨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走进了取水口施工现场。这里,数字化监控系统实时反馈着各项数据,展现出现代水利工程的科技魅力。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工程团队展现出了卓越的智慧与勇气,他们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了工程的安全高效推进,实现了自开工以来的零事故记录。
安乐河口,见证智慧建造。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工程进展,团队又驱车前往丹江口下游的安乐河口,这里是引江补汉工程的出水口。在江汉水网公司于小威的引导下,他们参观了出水口施工线场和数字孪生智能建造中心。在这里,数字化、智能化的建设理念被淋漓尽致地展现,让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在水利建设中的巨大潜力。进入施工隧洞,团队成员们亲眼见证了工程建设的火热场景,也聆听了杨晓东对出水口施工难题的详细讲解。从围岩施工到边坡修复,每一项技术难题的攻克都凝聚着工程师们的智慧与汗水。这次参观,不仅让团队成员们对引江补汉工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让他们对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理念和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绿色丹江口,共绘生态新画卷。在探访过程中,团队还特别关注了引江补汉工程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他们来到丹江口市生态环境局,与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了解到丹江口水库作为重要水源地,该局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措施,确保了水质的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绿色稳定。同时,丹江口市还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此外,团队还深入基层,采访了三官殿街道办事处的杨支书。杨支书详细介绍了基层干部在移民安置过程中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他们走村串户,为移民讲解政策、解答疑惑、消除顾虑,确保了移民的顺利搬迁和安稳生活。这些基层工作者的故事让团队成员们深受感动,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的决心。
、
在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过程中,团队将生动的“大工程里的思政课”主题学习贯彻调始终,结合实地调研学习并体会到五千年大国的匠人匠心精神。
在此期间,团队成员们被引江补汉工程建设者们的家国情怀深深打动。无数工程人员远离家乡,扎根深山,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尤其是在龙潭溪进水口处,当工程队得知要在深山中建输电站时,施工人员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和艰巨的建设任务,他们迎难而上用骡子开路,勇于担当,夜以继日地搭建电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复兴之任,重于泰山”的挺鹰与担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引江补汉工程的建设,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精神的一次生动展现。无论是企业的技术攻关,施工监管还是政府的政策引导,后勤保障,各个环节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他们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推动了工程的顺利进行。这种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让团队成员们深受鼓舞和启发。
最后,引江补汉工程发挥其重要的战略作用,同时也将成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团队成员们搭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平台,让他们在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的实地调研中,深切感受到了水利事业的宏伟与责任,更激发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热爱与对守护绿水青山的使命感。队员们将此次调研视为成长的契机,誓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提升自我,为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他们深知,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水利人的辉煌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袁君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