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学院学子三下乡:秉非遗之志,守文化之魂

发布时间:2024-07-25 21:45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杨雨晴   阅读 1.6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5日讯(通讯员 杨雨晴)为积极响应关于“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号召。2024年7月9日至15日,无锡学院“竹影雅叙”小分队围绕“秉非遗之志,守文化之魂”实践主题,开展参观学习锡剧、现场采访工匠、品尝麦芽糖浆和非遗文化宣讲等活动,深入探寻无锡非遗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为无锡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图为无锡学院“竹影雅叙”小分队与无锡博物馆合影。通讯员 杨雨晴供图

溯本逐源,筑牢传承非遗文化之心

为深化队员们对锡剧艺术的热爱与对锡剧文化的自信,实践团队在锡剧博物馆内,观摩了精美的锡剧服饰、道具和演出场景模型,通过多媒体互动展示和现场表演等形式,了解锡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历程。为更加深入学习锡剧文化的历史发展,实践团队齐聚严家桥锡剧纪念馆,缅怀锡剧艺术的辉煌历史,在小剧场内,队员们被那悠扬动听的唱腔所吸引,被演员们精湛的演技所感动,仿佛穿越到了那个风华绝代的江南水乡。

图为 实践队 员参观锡剧博物馆 展品锡剧剧本文集和连环画。 通讯员 张姗姗 供图

深入调研,探寻振兴无锡非遗之路

为全面把握非遗文化的现状与发展需求,实践团队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调研活动,深入挖掘无锡非遗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以及传承状况。实践团队探访了无锡市惠山泥人厂,在这里,传承人周璐热情地带领队员们参观了工匠师傅们的工作室,并为队员们详细讲解了泥人从选材、揉泥、塑形到上色、开相、打蜡等环节的制作过程,一同去见证惠山泥人的诞生。随后,在潘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团队成员最终圆满完成于自己的泥人制作。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惠山泥人传承人周璐。通讯员 张子怡 供图

多年从事麦芽糖制作和皮虫糖制作的非遗传承人张纳甫师傅,带领队员们参观了如饴麦芽糖工作坊,在与张师傅的交流过程中,实践队员们得知,非遗麦芽糖在技艺传承、市场需求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成本、市场竞争、传承难题等多方面的挑战。未来需要继续加大保护和传承力度,同时注重创新和品牌建设,以推动麦芽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为实践队员与传承人张纳甫师傅交流并品尝麦芽糖浆。通讯员 杨雨晴供图

宣传总结,传承非遗文化之魂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无锡的文化遗产,实践团队前往惠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非遗文化宣讲课堂,该课堂融入了锡绣、紫砂壶、留青竹刻等非遗元素,为公众近距离感受无锡非遗打开了一扇窗口。此外,实践团队还邀请社区居民一起绘制惠山泥人,小朋友们积极参与其中,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活力。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加强了无锡的社区文化建设,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为实践团队与社区小朋友们合影留念。通讯员 杨雨晴供图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在实践过程中,“竹影雅叙”小分队发现无锡非遗传承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传承人老龄化、技艺传承断代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实践团队提出了加强传承人培养、创新非遗产品推广等切实可行的建议。同时,实践团队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关注和支持非遗事业的发展,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雨晴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18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