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3日讯(通讯员郭芷瑜)2024年7月17日,广州新华学院青瓷客乡社会实践队一行深入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三岗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探索之旅。
龙窑柴烧,至臻至美
7月17日上午,在村党总支书记廖枫的陪同下,实践队员们亲身体验了这片土地上的独特地形风貌与悠久的龙窑文化,感受了传统陶瓷工艺的魅力。
三岗村,一个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古朴村落,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了龙窑文化的发源地。这里,北南走向的山脉如臂膀般环抱,千米高峰多达27座,其中最高峰明山嶂银窿顶以1357米的海拔傲视西南,而中部则是丘陵广布,中低山、高中丘与低丘盆地相互交织,构成了层次丰富的自然景观,为龙窑的构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实践队此行的主要目的地是三岗村仅存的一条保存较为完好的龙窑。作为大埔县煅烧陶瓷制品的传统窑炉代表,这座龙窑以其古老而独特的工艺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龙窑依山势而建,沿倾斜山坡堆砌而成,窑体呈斜卧的长条形隧道状,从窑头至窑尾沿山坡逐渐上升,其外形宛如一条蜿蜒的卧龙,因此得名。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们被龙窑的历史厚重感深深吸引。窑体上斑驳的痕迹,是岁月留下的印记;周边散落的废弃匣钵和半掩于土中的瓷器碎片,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繁荣。据廖枫书记介绍,这座龙窑采用自然通风方式,以杂柴、松枝等植物为燃料,能够批量烧制出精美的陶瓷用品,是当地陶瓷产业发展的重要见证。
图为三岗村仅存的一条保存较为完好的龙窑(摄影:崔昕鑫)
三方合力,重启薪火
三岗村党总支书记廖枫对实践队队员们特别提到了龙窑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他指出,龙窑作为古代陶瓷烧制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千年的陶瓷文化与工匠精神。虽然在现代工业化的冲击下,龙窑几乎被全面弃用,但其独特的烧制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应被遗忘。
廖书记强调,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人的参与和文化的传承。为了让龙窑这一传统技艺焕发新生,需要企业、政府和乡村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企业可以凭借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商业运作能力,为龙窑复烧引入新的商机和市场活力;政府则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为龙窑复烧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而乡村则需要积极协调当地村民,做好与政府及企业的对接工作,共同推动龙窑复烧项目的顺利进行。
匠造之心,惟美长存
最后,队员们来到了老手艺人廖彩玉的家中进行实地探访。廖爷爷是一位拥有48年党龄的老党员,他的家中悬挂着“党员之家”的光荣牌匾,彰显着他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与热爱。廖爷爷家中珍藏的陶瓷作品,每一件都承载着他对龙窑技艺的深厚情感与执着追求。
图为实践队同老手艺人廖彩玉的合影(摄影:崔昕鑫)
通过此次探访,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龙窑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传承价值。他们表示,将积极助力龙窑复烧项目的推进,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队员们也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和支持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钟启帆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