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依旧来,不期而遇的是我们。2024年7月7日至11日,我们踏上了这段独属于我们的下乡之旅。7月7日,这在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天,日军暴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平年代的7月7日,虽不用我们冲锋陷阵,但也不应浑噩度过,于是我们开启了这趟以微薄之力助中国的不凡之旅。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智慧健康学院三下乡乡村振兴促进团来到了万州区开展2024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期间,指导老师﹑万州区相关工作人员与我们每一个人都必不可少,在所有人的协同合作下,任务得以圆满完成。活动过程中充满了我们忙碌的身影,夜夜晚眠更是常有,但其中也不乏我们的语笑喧阗,每一个人都曾展露笑颜,我们也从其中收获良多。
我很荣幸能参加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深知它对我的意义重大。我不想错过这次宝贵的机会,为此,我也付出了许多努力,积极主动地了解三下乡是什么,广大青年为什么要三下乡,以及三下乡需要做些什么。我踊跃报名,用心准备面试,尽我最大的力量努力走向他,至少做到不辜负我自己。面试通过后也不骄不躁,因为我知道,最大的考验并不是当前的小阻力,而是要在“三下乡”之时迎风踏浪,以微光照前路。
在此期间,我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都十分重视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都想通过自身的绵薄之力为百姓做实事。在此次活动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社区的人,带去了不一样的关爱,传递着人间温情。我们也从中学到了团结合作,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的力量终归要多于一个人的孤勇;大家也养成了互帮互助的好习惯,同时也分工明确,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了独立成长的空间;也让我们建立了万古长青的有谊。
小暑节气之后的夏天,当真是烈日炎炎,但也风云莫测,让人捉摸不透。犹记得出发之时的烈日当空,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我们或站或坐,一路驶往了高铁站,疲惫的我们在路上睡了一觉,时间虽短,却让我们的元气得以恢复。到达万州后,我们继续运送物资,大包小包的物品,承载着的都是我们对社区人民的关爱。接着转战公交,经过“山路十八弯”,我们终于来到了下榻的酒店,集合之后,带队的指导老师为我们讲述了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7月8日,我们前往袁家墩社区,走进当地老百姓,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基础设施﹑健康安全等情况,采取实地走访、现场交流和科普宣讲等形式,开展了以“提升健康素养 乐享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我们分别从饮食起居、生活习惯、睡眠状况、用药安全等方面对社区老百姓进行健康调查,利用专业知识提出相应健康管理建议,征集他们对社区医疗服务的需求和意见,同时为当地居民普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预防和健康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下午,我们前往了搭马桥社区,我院团总支书记佘妮娟等指导老师同搭马桥社区签订了“青少年之家”的合作协议,并送上了我院吉祥物—智健鹿。让我了解到了社区现状,百姓真正所需。
图为“萤火虫”青年志愿服务队成员向当地妇女了解当地妇女工作情况,正在询问当地专业妇科医院有哪些。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曾国庆 摄
7月9日,我们前往了陈家坝街道的机场社区,在居委会的帮助下,我们为当地小朋友们讲解了自护知识,包括交通安全﹑校园霸凌﹑远离毒品等等在内的十个大板块,同时,以机器人启迪孩子们的未来梦想,助力他们长大成才。社区小朋友们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天真烂漫,我们准备了很多小礼物送给他们,与他们一起做手工,聊未来,孩子们都积极向上,时代的洪流会裹挟着他们长大,他们也会造就时代的进步与向前。分别之时,他们依依不舍,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终将分别,此次交给他们最后的一件事就是不要害怕离别,这次好好的道别是为了下次相见时,让对方看见更好的自己。
7月10日,我们再一次前往袁家墩社区,向老人献爱心。我们依次为老年人演示了噎食急救—海姆利克急救法,采用了“石头剪刀布”的演示方法,更有利于老年人记忆;心肺复苏术,也由我们和准备的假人共同完成,并细心讲解了人工呼吸时应清理口腔异物等人们容易忘记的小细节;并传授了老年人如何正确拨打120的方法,让他们遇到意外事故时不再那样慌乱。与老人聊天的过程中,也知道了万州的发展历程,感受到一路走来的不易与中国的伟大。我们也免费为老年人测量了血压血糖以及尿酸等,使大多数老年人得以了解自己身体的基本健康状况,临走时,我们还分发了生活实用小礼品,当地老人也向我们表示了感谢,让我明白了帮助他人的意义。
图为测量活动结束后的休息时间时,团队成员与当地老人的合影,老人们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颜。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曾桂庆 摄
此次的“三下乡”之行圆满结束,它不仅是锻炼的机会,更是我人生阅历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它开拓了我的眼界,让我走进了我未曾注意过的世界,教会了我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从多方位观察思考问题,培养了我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我也在这里收获了难得的情谊。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当继续肯吃苦能作为,遵纪守法,敢为人先,从细枝末节做起,发扬乐于助人的精神,为社会为中国的发展尽一份萤火微光,融入中国梦的炬火之中!(通讯员 周冬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俊妍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