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项目号召,广东财经大学蒙韵国魂实践团走进清远市永和镇蒙峒古村进行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广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粤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创业管理系副系主任张文怡、学院物流管理系专任老师张大卡、学院团委书记赵瑞玲三位老师亲自带队指导。团队旨在通过实地调研考察,挖掘蒙峒古村的爱国历史文化,整理蒙氏历史,总结其爱国历史文化特点,助力当地文旅产业的宣传推广。
图为指导老师与团队合影
为了帮助实践团队更好地开展后续的实践活动,三位指导老师召集所有在蒙峒古村进行实践的广东财经大学“百千万工程”实践团队并开展了座谈会,对各个团队进行实践指导。首先,五位实践团队长轮流上台就本团队的工作内容和进度作简要报告。随后,三位老师就各个实践团队的情况发表意见。张文怡老师针对进行“百千万工程”实践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向同学们说明,并给予各个团队工作细节上的一些建议。赵瑞玲老师就“百千万工程”的后续发展和成果转化进行经验分享,鼓励同学们产出高质量内容。最后张大卡老师鼓励各实践团队多拍、多感受、多了解,以乐观的心态享受实践生活,感悟实践生活的美好。
召开座谈会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挖掘这片土地深藏的历史文化瑰宝,蒙韵国魂实践团队(以下简称实践团队)走入蒙峒古村,与村里的老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亲切交流。在当地的壮锦长廊,实践团成员有幸采访到了一位退休干部,他不仅是村里的长者,更是蒙氏家族历史的守护者。通过他的讲述,成员们仿佛穿越回往昔,感受到了蒙峒古村厚重的历史底蕴。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位令人敬仰的老干部对青年保有充分的信任与支持,面对实践团队借阅祖籍的请求,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并拿出了珍藏的《蒙氏族谱》(2003年修订版)以供实践团队研究,这部珍贵的族谱成了实践团队追溯蒙氏家族历史、探寻蒙氏爱国文化的重要线索。
采访退休干部
蒙氏族谱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积极与当地年长老人交流,翻阅蒙氏族谱,并认真搜集整合现有的历史资料(如《史记·蒙恬列传》、《资治通鉴》等),团队梳理了蒙峒古村的爱国历史文化、详细深入了解了蒙氏爱国文化的核心人物——蒙恬——的生平事迹。最终整合形成了《蒙氏爱国文化历史发展脉络》和《蒙恬史实原文考究》两份上千字文稿。
蒙氏爱国文化这种高洁的爱国情操经受时间长河的洗礼,仍旧代代相传。随着时代发展,如今的蒙氏爱国文化以另一种形式——乡村振兴——焕发出了新的光辉。
作为蒙峒古村本地人,蒙美芹在广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后,心系家乡,决心改变其贫困面貌,毅然返乡创业。她与四位研究生同学一起,在导师桂拉旦指导下,编制了价值30万元的《永梅古村旅游发展规划》,为村子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今风光旖旎、恬静幽雅的蒙峒古村,是蒙美芹多年带领村民辛勤建设的成果。作为蒙氏后人,蒙美芹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蒙氏爱国文化的核心要义,带领村民走向美好新生活。
为了更好的将调研成果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实践团队与蒙美芹女士就团队当前计划与当地实际需求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针对当地文旅的现状以及如何就古村蒙氏爱国文化遗址缺失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这次约谈,实践团队对结对方的需求理解更加深入,进一步明析了项目后续工作开展的方向。
实践团队与蒙美芹女士交流项目细节
经过完整细致的前期准备,实践团队根据调研成果,精心撰写了以蒙氏爱国文化为主题的游客讲解稿,设计了讲解路线并将实践团队在村内展开的实地讲解拍摄成视频以供当地参考,希望让更多游客了解蒙氏爱国历史,传播发扬蒙氏爱国文化。最终演讲稿和视频都获得了此项目当地负责人的称赞。同时,实践团队还巧妙设计了一个以蒙恬爱国故事为背景的“寻宝活动”游玩项目。在进行寻宝图设计时,实践团队成员发现了原地图存在许多不足,为了使寻宝活动更好地开展,实践团队重新测绘了一幅新的村内路线图。寻宝活动通过趣味性的互动体验,让游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了解蒙恬的爱国历史,激发爱国情感,弘扬蒙氏爱国文化。
实践团队成员测绘地图
实践团队希望他们挥洒的每一滴汗水、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能够为蒙峒古村的文旅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用青春之火点亮更多传承和弘扬蒙氏爱国主义精神的心。实践团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蒙峒古村将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共同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爱国情怀。
蒙韵国魂,贡献青春微薄力;乡村振兴,助推蒙洞展新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欧阳宇彤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