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湾里大地,绽放青春之花————邵阳学院”青春志愿,爱心筑梦“支教团深入湾里实践,创造自身价值

发布时间:2024-07-20 12:53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刘善民   阅读 1.1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通讯员:刘善民)7月9日~7月15日,邵阳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青春志愿”支教团12名师生赴湖南省邵阳市湾里村开展义务支教第一天感悟心得。

  今天是早上10点从邵阳学院出发到村里11点左右,进村之后路途风景引人入胜,一片片稻田映入眼帘,随着太阳正向天空正中心走,志愿者们也来到了村委会进行初步对接仪式,

 在水泥路的转接口,在雾蒙蒙的房间下,在村委会安排的房间里吃了第一碗饭,听到几位老师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期待,聊家常,聊到给志愿者安排的房间,能感受到村民对什么的热情,和无力,因为真的已经很尽了很大的努力。

图为第一天进村村干部为大学生志愿者分配房间

 在白云的护送下,太阳来到了的正头顶,一个小男孩出现在我们眼前,一位志愿者向他伸出左手,只见他先是呆呆的看着我,以为他会伸出左手跟我握手,但是他先伸出右手,就觉得他在交往方面常识有点不了解,后面志愿者主动用右手,他似乎理解了意思,打听之后发现是9岁准备上3年级。太阳的光芒开始被云层遮挡,原本明亮的光线变得黯淡了许多。渐渐地,云朵越积越多,层层叠叠地堆积在一起,形成了一大片厚重的云层。天空仿佛被一块巨大的灰色幕布所笼罩,阳光彻底被遮蔽,大地陷入了一片阴沉之中。打算把他送回家,当问了他需要多长时间的时候,他说要一个小时,马上意识到他肯定不知道时间概念,小小科普了一下小时到分钟的单位换算,当时就知道了这个村与外地的差距巨大。

图为大学生志愿者在湾里村遇见第一个小朋友聊天后合影

  跟他散步的同时又跟村子里的老人打了招呼,发现我走的一段路就没有一个年轻人,而且老爷爷老奶奶大部分注重手势招呼的时候她们才会向我挥手,可见也许存在语言上的障碍,或许是爷爷奶奶耳朵不太好使。所以后面跟他们打招呼很有留意。发现给予志愿者们的反馈很高。在小卖部门口遇见一个自行车少年,进一步聊天之后他是去年参加了这类活动,这个学院的学长是他们当时的老师,对其中好几个老师印象非常深刻,一下子就缩短了距离,并且给他们看了学长的抖音,小朋友一下子就看中了好几个老师,当时觉得就很感动,真的有人能记住大学生志愿者所做的事情,他一开始说没有报名,但是了解到是上一届的学弟的时候,又说在这里报名,觉得蛮有意思的,但是只上我们这第一批队伍。

看见他骑车身影慢慢消失,他沿着那条幽静的小路奔跑而去,身影在两旁树木的掩映下时有时无。眨眼间,他转过一个弯道,身影便如同落入大海的水滴,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期待明日的见面。

  路灯陆续亮起,昏黄的灯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一地斑驳。街道上的行人脚步匆匆,急于赶回家中。随着最后一丝光亮被黑夜吞噬,傍晚正式拉开了夜的帷幕。

图为村书记与大学生志愿者们的第一次会议,强调三大重点

第一次的会议,村书记跟大学生志愿者说话,对志愿者给予很大的期待,能明显感受到对这个村的关心,对老百姓的投入,当他说到“村与城存在巨大差距”结合看过的一本书余华老师的《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中》当时的想法就是要把上课的内容多元化,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书记提到搞一个晚会,但是作为第一支队伍的我们不需要考虑,可以把一些类型给他们说,比如有一位志愿者在学校是“三言曲艺社”的成员,能够给予相声,小品,话剧的作为上课的内容,让他们去知道这个东西并且能够尝试着去学习,对于乡村的孩子来说这是一次科普,也是帮助自己的一个爱好发展,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了解的过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善民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32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