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张智欣)文化深植乡村,传统绽放田野。岭南明珠从化,古韵悠长,七千年文明萌芽。七月盛夏,广州华夏职业学院“荧荧灯火”突击队踏上从化鳌头镇月荣与龙潭之旅,手持相机,誓将历史痕迹、岁月流转细腻捕捉。探寻古韵,共绘乡村新篇。
探秘古迹,寻珍映日
月荣村,这座被岁月深情以待的村落,每一个角落似乎都在低吟着昔日的荣耀与沧桑。突击队员们漫步其间,与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座老宅、每一棵古树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特别是那棵饱经世纪风雨的百年榕树,以其苍劲有力的枝干、繁茂如盖的浓荫,成为月荣村历史文化的鲜活象征,无声地讲述着过去和现在,紧密连接着村民们共有的记忆与情感纽带。
图|月荣村(摄 卓锐)
敏镇草庐饱经风雨侵蚀,却始终屹立未倒。古宅的木雕门窗,工艺超凡,花鸟鱼虫栩栩如生,仿佛即将从木头中飞扑而出。西式的优雅与中式的精致完美交融,白色外墙在岁月冲刷下,染上了深沉的时光色泽。历经百年的风风雨雨、霜雪侵袭,它傲然矗立在月荣村中,静静聆听着从化区走向美好繁荣的激昂篇章。
图|敏镇草庐(摄 卓锐)
敏四馆前,冷卷轻扬,月荣古村静卧其旁,花岗石板路蜿蜒其间。步入第二进,厅堂开阔,木柱擎天,承载着的重量。左右厢房,静候时光。墙头水墨山水与诗赋相融,绘就一幅幅文化长卷。此间建筑风格,艺术与自然和谐共生,与月荣古村悠久历史交相辉映,共同编织着一段段不朽的传奇。
突击队员轻抚着过往的痕迹,时光荏苒,历史如白驹过隙,让人感慨。古建筑依旧矗立,见证风雨沧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置身于它们跟前,深深体悟到时光的匆匆,也愈发明白应珍惜当下的分秒。
岁月见证信仰
在月荣村那棵古老的榕树下,99岁高龄的老爷爷用饱经沧桑的嗓音,向“荧荧灯火”突击队成员深情叙说着50余载的过往。在光辉岁月里,他怎样在乡村默默耕耘。每一言,皆为历史的回音,激励着青年一代坚守初心,奋勇向前。
图|老爷爷讲述故事(摄 卓锐)
突击队员们在倾听中被深深触动,信仰之火重燃。他们领悟到奋斗与坚持,明白肩负的责任。这火种将照亮乡村复兴之路,激励他们为“百千万工程”贡献力量,共同创造辉煌未来。
在聆听了老爷爷那些令人心潮澎湃的故事之后,队员们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领略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所蕴藏的力量和精神。而此刻,队员们将怀揣着从故事中收获的信念与感动,朝着龙潭村进发,去探寻那里一座独具特色的建筑——财神庙。这座庙宇不仅承载着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还见证了岁月的流转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跟随队员的步伐一起走进龙潭村,去揭开财神庙那神秘的面纱。
时光中的不朽杰作
龙潭村中,古朴财神庙巍然矗立,岁月流转,魅力不减。步入庙内,财神像庄严矗立,眼神深邃。屋檐之下,壁画与浮雕交相辉映,细腻生动,每一笔一划,展现古人卓越工艺与智慧。庙宇内外,古朴与雅致并存,文化与历史交织,成为村中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图|财神像(摄 卓锐)
在探寻古建筑中,深刻认识到其文化价值,增强了保护意识。与老爷爷交流,了解过往故事。此次行动有力地推动了两村文化的深度挖掘与系统整理,为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奠定了坚实基础,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文化自信,成功吸引了外界的关注目光,为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图|合影留念(摄 卓锐)
往昔村落,凝聚先辈智慧,岁月留痕成珍贵宝藏。新文化浪潮奔涌,传承与创新需并重。携手守护历史,热情拥抱新篇章。“荧荧灯火”突击队深入其中,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古建筑中,古风古韵融合历史文化,使传统得以新生。中华文脉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共同绘制乡村振兴的绚丽文化画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智欣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