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刘恒瑞)暑意阑珊,流水清幽。夏蝉鸣鸣,绿荫沉沉。2024年7月,随着夏日的热情一同抵达的,还有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同心童行,向阳花开”社会实践团队的青年学子们。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子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同心童行,向阳花开”团队成员们怀揣着知识与梦想,踏上了前往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的旅程,开启了一场为期20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播种梦想,生根发芽
7月7日,随着晨光初破晓,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同心童行,向阳花开”社会实践团队在负责人刘恒瑞的带领下,满载着知识与热情,踏上了前往连云港市灌云县的旅程。团队成员包括给排水专业的仇嘉怡、邓璟飒、韩朝远,法学专业的顾欣兰,以及护理专业的丁思慧,他们在辅导员刘畅老师和张慧芳老师的指导下,准备将青春的汗水洒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文化启航,法治筑基
抵达灌云县的次日,实践团队迅速进入状态。7月8日,他们围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普法教育”两大主题展开活动。上午时分,实践团队在社区的活动中心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为什么需要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中,团队成员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展示、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以及互动问答的形式,引导孩子们深入探索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惊叹。随后,“为什么要学法”的普法课堂,则让孩子们意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原来法律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它就在我们身边,保护着我们每一个人。”孩子们纷纷表示,今后要更加遵守法律法规,做知法守法的好公民。当天,在活动的尾声,团队还向孩子们初步介绍了八段锦这一中华传统养生功法。随着演示视频的播放,孩子们被八段锦的柔和连贯、气定神闲所吸引,纷纷表示想要学习这项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陶冶情操的技能,为后续的实践教学打好了坚实基础。
(图为7月8日“同心童行,向阳花开”团队负责人刘恒瑞给学生辅导功课照片。 顾欣兰 摄)
(图为7月11日练习八段锦的合照。刘恒瑞 摄)
课程多元,寓教于乐
接下来的日子里,实践团队精心设计的课程“轮番上阵”,每一天都充满了新鲜感与挑战。7月10日这天,团队为孩子们带来了“国粹:璀璨华章”的传统文化体验课。孩子们身着传统服饰,亲手体验了书法、国画等艺术形式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紧接着,一曲曲红色经典歌曲在“歌声中的党史”课堂上响起,孩子们在歌声中了解了党的光辉历程,接受了红色教育的洗礼。下午的美育课堂上,团队成员引导孩子们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审美活动,从安全急救知识的普及,到美育课堂的熏陶;从红色教育的洗礼,到劳动教育的实践,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保护美、欣赏美、创造美。特别是八段锦的学习,让孩子们体验到了中华传统养生文化的精髓,有效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每当夕阳西下,社区广场上总能见到孩子们跟着团队成员一起练习八段锦的身影,画面温馨而美好。不少孩子回家后,还将当天学到的“八段锦”教给自己的父母或爷爷奶奶,让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家庭中传递开来。这种“小手拉大手”的模式,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也进一步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同心同行,促进成长
在短短几天的相处里,团队成员与孩子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从初次见面的拘谨,到后来的亲密无间,每一个微笑、每一次拥抱,都见证了这段友情的快速升温,他们也一起经历了许多难忘的时刻。在参观灌云博物馆和科技馆时,成员们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参与小小志愿者活动时,“大朋友”和“小朋友”们学会了奉献与关爱;在八段锦的学习和传承中,他们更是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丰富多彩的经历,如同一曲曲动人的乐章,在孩子们的心中奏响了成长的旋律。他们收获了知识与技能,更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如何在成长的路上勇往直前。
青春的汗水会浇灌希望,灯塔的光辉会引领方向。为期2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他们的故事仍在继续,这次经历也让团队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使命。一路走来,孩子们的成长与变化,更是让他们感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青春的脚步永不停歇,希望的种子已生根发芽,未来的日子,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探索未知,不断挑战,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图为7月11日“同心童行,向阳花开”团队与部分学生合影留念。 孙子涵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丁思慧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