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华学院“丝路寻踪”社会实践队调研青州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4-07-19 00:43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陈祺   阅读 7.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广州新华学院“丝路寻踪”社会实践队调研青州博物馆


为响应团中央关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树立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文化传播和创新贡献青春力量,现今广州新华学院“丝路寻踪”社会实践队来到山东青州博物馆,感受千年中华文化的魅力。

 

青州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一家县级的国家博物馆,馆内4层,设有3个展厅,8个展馆,其中镇馆之宝就有明朝万历二十六年赵秉忠的殿试卷、东汉"宜子孙"玉璧、龙兴寺佛教造像,对研究青州历史有重要意义。

 

图为青州博物馆

 

7月18日上午天空晴云轻漾,薰风无浪。广州新华学院“丝路寻踪”社会实践队来到青州博物馆,探寻千年来“永恒的微笑”,进一步了解青州文化,开展三下乡暑期调研活动。到达博物馆,队员们迈入第一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宋代文豪苏轼为青州提名的“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在讲解员的口中实践队队员了解到古青州方国林立,史前文化繁荣,到春秋战国时期青州为齐国统治,制造业高度发达,人民生活富足。在众多文物中,其中有一枚玉璧格外引人注目,队员们都驻足观看,讲解员介绍说:“这是"宜子孙"玉璧,为东汉文物,于1982年出土于青州市谭坊镇马家家子东汉墓。通高20.8厘米,直径15.5厘米。玉璧为白玉质,间有墨色,玉质温润,玉材罕见。”古人的制造工艺如此高超,而工业化的今天商品虽然琳琅满目,却缺少了古人的那份匠心。

 

图为"宜子孙"玉璧

 

跟随解说员往前走,来到第二展厅实践队队员看到现藏中国大陆唯一的殿试状元卷真迹:“赵秉忠状元卷”,同样也是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讲解员介绍此卷3.3米长,是明代万历皇帝时期的殿试试卷,论“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全卷一共2460个手写毛笔字,却无一处错字,队员们发出连连惊叹,纷纷表示“此乃文曲星下凡啊”,在介绍期间有不少游客带着自家孩子来参观此卷,蕴含了父母希望孩子可以状元及第的美好愿望。

 

在讲解古代铜镜时,实践队员了解到宋代的铜镜不同于唐代只雕刻花鸟鱼虫,宋代铜镜背后多了一些市井人物和故事情节,在介绍时讲解员打趣的说到:这不就是我们当代的“联名款”吗?这一刻队员们都表示:“感觉历史文物离我们不再遥远,古人也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历史不再是冰冷的存在。”

 

我们队伍一直致力于研究丝路文化,而青州正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地区,讲解员说:自唐代开始,青州的丝绸产业便驰名全国,当时的青州财政重要来源就是丝绸产业,自然而然就成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来到第三展厅,让队员们记忆最深刻的是龙兴寺出土的“青州微笑”佛造像和“东方维纳斯”佛造像,这些造像展示了青州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青州风格”,展示了形态美和精湛的雕刻技艺,其中包括北魏至北宋时期的佛像,数量多、品种全、雕刻质量高,据队员回忆到:“在看到青州佛像时整个人都呆住了,那舒展又祥和的面容让我宁静。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所有东西都在快速变化,可是他历经千年,依然如此完整而又慈祥,让人敬畏。”如同中华文化一般,四大古国现在就只剩下了中华文化依旧挺立。队员们实实在在为生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也希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图为青州微笑

 

在和游客的交谈中实践队员了解到,有的游客为了看“青州微笑”不惜从济南开车而来,就为亲眼目睹真容。博物馆的保安说:“我不懂历史,只是觉得这个佛像很美、神态安详、平和恬静,在石像低眉、垂目、微笑,虽然不懂它在表达什么,但是会被它的宁静感染,我想这就是我喜欢它的原因。”

 

择高而立,再攀新高。在过去5年时间“丝路寻踪”社会实践队已经走过了新疆、甘肃、河北、山西,不断在实践中磨砺自身,通过绘画、文稿等形式宣传丝路文化,通过此次青州调研丰富了队员们的历史知识,提升了队员们文化认同,在调研中坚定了发扬中华文化的信念感,队员们纷纷表示希望在今后的调研中可以发挥自己的力量让中华文化再次绽放异彩,为中国文化传播注入了青年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祺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4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