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付灵)在多彩的中国民族文化中,苗族花带以其独特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连接苗族青年男女情感的信物,也承载着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近日,在湖南工商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凤凰于“非”,“遗”见如故队前往凤凰古城雾桥进行调研活动,与苗族花带传承人龙玉门进行深层次访谈,此行旨在深度挖掘苗族花带的魅力,探索凤凰非遗旅游开发提升居民幸福水平的机理与路径。
图为龙玉门老师向团队成员介绍苗族花带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在一旁观摩龙玉门老师编织花带,近距离感受这项传统技艺的魅力,并在龙玉门老师的讲解下,了解到更多关于织花带的故事,品味到了独特的苗族文化。织花带,是一种手工艺品,是情感的传递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龙玉门老师独坐沱江边与织机相守,仿佛独立于世,任何事情都不会打扰到她,她将生活所知所感,对这美好生活的向往,一针一线的编织在这方寸之间,她突破了传统苗族花带的内容限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内容创新,将苗族花带融入新鲜血液,不断的用自己的力量将这项非遗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苗族花带,了解苗族文化。对于凤凰古城不断的发展,其商业化也日趋严重,许多手工花带也逐渐被机器花带所取代,对于此现象,龙玉门老师却不以为然,“因为热爱所以选择传承”,她认为平平淡淡的生活乃是幸福,她现在要做的是坚持将苗族花带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苗族的传统技艺。
图为团队成员观摩龙玉门老师织花带
在对龙玉门老师的采访过程中,她表示很多人不理解她已经是一位省级传承人,为何还要出来摆摊?她对此只是淡淡地说:“我热爱织花带,在编织的过程中,我能找寻到自我,沉淀内心,保持宁静和耐心,不可烦躁,也不能被旁人所扰。而外出摆摊,我不仅能编织花带,还能让路过的游客看到苗族的这项技艺,了解到织花带这项非遗,传承我们的苗族文化”。作为一名农村妇女,龙玉门老师通过织花带走出了大山,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和尊敬,这是她与织花带的双向奔赴。此外,在龙玉门老师接受采访时,团队其他成员在了解到龙玉门老师的热爱,了解到织花带的故事之后,开始主动向停留在摊位前的游客介绍起龙玉门老师所编织的花带,并成功吸引了很多游客的购买。
图为团队成员与龙玉门老师的合照
此次调研活动,凤凰于“非”,“遗”见如故队的团队成员在龙玉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到了更多关于苗族花带的故事,不仅与龙玉门老师的坚守与热爱产生了情感共鸣,还感受到了苗族文化独到的魅力与深度,更领悟到了这项古老技艺的温暖与美好,总结出凤凰非遗旅游开发对于提升居民幸福的机理与路径,同时为当地非遗旅游开发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付灵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