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 罗鸿 胡雪梅 李靖维 夏鸿睿 向思雨)为筑好创业巢,引得金凤来,持续激发返乡青年创新力量,发掘乡村振兴新质生产力开花结果的潜力,最大限度激活人才内在活力。7月15日,川北医学院“新生力行,宜兴未来”暑期三下乡实践队伍前往翠屏走访三角梅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采访成功创业返乡青年,利用创新创业乡土舞台,瞻望农村振兴美好未来。
图为队员参观三角梅基地
走进三角梅培育基地,返乡青年曾顺洪展示在创新培育模式下,三角梅的修剪、种植、搬运、施肥等操作并向队员们分享团队返乡创业经历。他回忆道,在尝到返乡创业之初的苦头后,三角梅培育基地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反复探索试验,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通过近6年的努力,团队摸索出三角梅一整套从种苗繁育到开花的研究体系和创新培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和产量,在市政园林工程中呈现景观效果。同时,他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引进培育三角梅品种,把基地建设成三角梅特色农旅融合示范基地、研学示范基地。
图为队员认真观看三角梅的长势
当前,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扎根泥土,返乡成为“新农人”,创业环境不成熟,缺乏高尖端技术人才,乡村文化不适应等问题都可成为创业初期的“拦路虎”。曾顺洪感叹“返乡容易留乡难”。在返乡实践中,他期待更多青年学子在助力家乡建设的道路上学得文武艺、不忘桑梓情,掌握乡村振兴的“留”量密码。
图为队员与返乡青年合影留念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广袤的田野,蕴藏着无限的机遇与希望,为许多人提供了人生出彩的舞台。以曾顺洪为首的返乡青年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花卉事业的热情,毅然决定回到了这片养育他们的土地,融入乡村,深耕不息。他们带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引进新品种,致力于将三角梅基地打造成集观赏、科研、科普、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区。
下午,在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考察队深入了解基地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及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及创业成果。在基地老师的详细讲解下,考察队成员们不仅了解到基地通过洞察网红经济的发展,将直播行业与乡村资源巧妙融合,“廖强吉”、“王莉”等村支书为乡村谋振兴,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缓解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压力,有效促进了乡村经济的繁荣,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图为队员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解创新产业园
乡村振兴路上,创新精神是优质燃料,产业兴旺是核心引擎。在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精心培育下,理论知识与资金支持如同双翼,助力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踏上返乡创业的征途。此外,基地与四川轻工业大学、宜宾学院等高等学府深度合作,构建起了双方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桥梁,让乡村振兴的列车高速前行。
图为队员与创新产业园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高楼大厦到田垄阡陌,筚路蓝缕至康庄大道。政策扶持的鼎力支撑,让归雁变头雁;新质生产的澎湃活力,灌溉振兴华章,在这场乡村振兴与返乡创业青年的“双向奔赴”中,新质之花必将绚烂盛放在宜宾翠屏。返乡创业青年敢闯敢试、勇为人先的奋斗信念,突破进取脚踏实地的创新精神,攻坚克难坚韧前行的不懈努力,共同绘就乡土兴旺、青年有为的美好图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鸿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