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外院学子三下乡:青花椒香飘四方 新农业振兴乡村

发布时间:2024-07-12 23:54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重庆外语外事学院 黄真琪   阅读 1.4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 蒋燕紫 黄真琪 莫双榕 陈淑婷) 

为进一步了解双江镇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与农村基层干部深入交流, 7月12日上午,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英语学院“星火接力,‘潼’心筑梦”实践团一行在技术指导员张升平的带领下,来到了双江镇金龙社区肖家湾花椒基地。

到达花椒基地后,我们先对技术指导员张升平进行了采访。

201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张升平在校友的邀请下来到重庆市长寿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得到广泛认可,后被引荐来到潼南区双江镇进行实地勘察,因为他向往农村的生活,同时也被当地村民的热情和善良所感动,毅然决然地留在双江镇担任技术指导员,并为当地引进青花椒种植技术,带动农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技术指导员张升平在采访中还提到,第一年的青花椒种植困难重重,村民们缺乏对青花椒种植专业知识的了解以及先进的技术设备。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青壮年外出务工,村子里大多数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人口老龄化严重,缺乏劳动力。青花椒的种植,小到青花椒种植的土垄行间距、树坑深浅,大到所有土地问题的处理和整治,都需要对村民进行统一的指导和培训,才能够实现青花椒种植的最大效益。尽管前路漫漫,但是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在双江镇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推动下,青花椒种植技术得以广泛传播和推广。

青花椒的种植,从1个村到全镇19个村,在第二年得以挂果,进而在第三年的产量达到了50吨之多,实现了村民们青花椒种植高产量、高质量的要求。村民在青花椒种植地务工的同时,也不会耽误自家的农作物种植,工作时间灵活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收益也很可观,多数人收入可达上万元。技术指导员张升平对工作的严谨、对村民的耐心指导以及对乡村发展的巨大贡献,得到了村民的肯定和支持,让技术指导员张升平更加坚定扎根基层振兴乡村的决心。因此,乡亲们也亲切的称他为“张技术”。

在采访完技术指导员张升平后,实践团踏着朝阳,向着青花椒山头出发!

听技术指导员张升平说,种青花椒的劳累远远不止采摘时顶着烈日、被花椒刺扎、花椒油溅进眼睛等的痛苦。太阳很大,晃得人睁不开眼,免不了的手被扎,脚不慎也踩到刺;偶尔一不注意就会剪破花椒粒,滋一眼睛的花椒油;花椒植株间隙小,人挤进去经常被刺划伤,不够幸运时脸上还会撞上些蚊虫蚂蚁,下意识用摘了花椒的手挠,脸就开始麻。

而采摘,更是种植青花椒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因为种植者一年的苦心经营都会在这两个月有了相应的回报。如果说,采摘时要熬两个多月才有所获,那不如说种青花椒的人熬了一年到头才有所成。因为除了忙碌的采摘季,其它时间也几乎每一天都在山坡上围着青花椒转。单从播种到长大挂果就需要两年;而后还需要除草、施肥、捉虫、修剪枝桠和多次喷洒药物等,一年四季如此循环往复,一次又一次不知疲惫。

沉下心,熬得住,苦心经营,可行也。

实践团成员跟随技术指导员张升平来到青花椒加工坊。映入眼前的是一大片花椒枝条,伴随着“咔哒咔哒”的声音,是工人们使用圆盘木材综合破碎机打碎青花椒树,实现青花椒产业的多链条发展以更加高效地进行青花椒的加工利用。

采摘后的青花椒会经过工人运回、择选、风干、枝条分离、包装等,利用青花椒专用分离筛选机去除杂质和不良品,分离青花椒,将青花椒分成不同等级,烘干去除多余的水分和杂质。同时,处理好的青花椒要及时保存起来,选择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潮湿和霉变,做好防虫、防鼠、防尘等工作,从而保持青花椒的清洁和卫生。

这就是青花椒采摘完成后的最初形式,后面再根据不同买方的要求进行再处理。而装好的青花椒产品会被运输到各地市场。例如,双江镇的青花椒会被运输到山东、河南、成都等固定厂商和预制美食菜品加工厂这些。在参观青花椒成品基地的时候,张技术员还提到青花椒采摘后还需要进行防旱保树、施好产后肥、整形修剪和加强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以确保花椒树的健康和来年的产量。

“我们如此热爱双江”——张技术员对于双江的热爱不仅仅体现在衣服背后的标语上,更体现在他这几年对双江乡村建设的工作中。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他也提到,希望更多的有志青年能够充分利用自身所学,发挥自身才能。特别是针对于当前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社会,大数据、“互联网➕”等都能够为乡村发展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也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专业对口人才能够积极投身于农业发展、乡村建设、以及国家发展中去。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莫双榕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2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