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遗迹千百年,保留乡愁在故居

发布时间:2024-03-16 14:25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946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大学生云报黄山2月26日讯(通讯员 宋雨佳)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关怀,宣传家乡的美食和美景,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自己的家乡。2024年2月23日,安工大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的一名同学赴黄山市歙县的徽州古城和渔梁坝参观。

 作为“四大古城”中的低调者,徽州古城给世人一直以来的印象就是虽然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但是却不精于宣传,作为歙县的地标性建筑却导致空有满腹经纶而无处施展。而此次返乡,参观古城,着实被惊艳了一番。临近春节,古城被装扮上了喜庆的灯笼和对联,周围的树木被挂上了意境优美的古文,一到夜晚,城墙上的灯笼和树上的灯牌一并亮起,那感觉好生热闹。到了晚上,古城还准备了节目“徽州府有喜”,将引人入胜的故事与徽剧结合,让人身临其境。古城内部原本光秃秃的白墙,也添上了独属于徽州人才了解的浪漫,增加了独特的诗情画意。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古城中的古碾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宋雨佳 供图

   让人惊艳的不止是古城外观的巨大变化,再往里走,就是斗山街了,斗山街曾是古代徽州商人的聚居地,这里多为豪门阔府,高墙大院,享有“锦绣江南第一街”之称,也是当地商业发源地。如今斗山街的街边商铺琳琅满目,销售各种各样的商品,街上也是人头攒动,一片热闹景象,似回到了当时的繁华。与正常商业街有所不同的是,街边商铺无一例外的是,每家每户的门前都贴上了对联,挂上了鱼灯——歙县汪满田村的非遗工艺,另外在街道的中心广场位置搭上了表演舞台,给歙县众多古村落的风俗一个特别的展示机会,给商业化的街道增添了浓浓的传统味道。

继续深入,街上逐渐冷清,商铺越来越少,叫卖声也越来越远,原来,是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进居民区,居民区的布局就像是星罗的街道,只是建筑并不像商业街那么密集,多了一些人们的日常需要的基础设施。街道两旁的房子虽经风沐雨但仍保留宋代的建筑风格,是大气恢弘的徽派建筑,漫步这条街巷中,似乎在不经意间就能翻开了一页历史,蛤蟆井、岳飞饮马糟,随处踩踏一块石头就能触动一个朝代。鳞次栉比的门楼、错落有致的牌坊、祠堂,随处可见的古井、石板桥,雕梁画栋的徽派民居,都像是贮藏着一段段鲜活的历史故事。每每经过此地,都忍不住感叹古城的魅力和古人的智慧。

图为徽州古城外观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宋雨佳 供图

   古城不远处,就是渔梁坝,说是坝址,倒不如说是江边石头堆成的滩涂,站在坝边,能听见流水潺潺,看见青山绿水,触见江风习习,时不时能听见孩童的嬉戏打闹,老人的拉闲散闷。在古时,这里是徽商商贾船队往来的一个重要码头,堪称徽商“梦开始的地方”。但如今随着水路运输的逐渐衰落,这里的名气早就不如从前,坝址边上的小村落,依山傍水,悠长而曲折,街边也都是老式的徽派建筑,沿着江岸闲逛,走过古街的石子路,马头墙高低错落,整个渔梁依然保留着最老式的徽派建筑和淳朴民风,路上是闲适的行人,是突然窜出的猫儿狗儿。若伫立山顶,俯瞰村落的黄昏,就好似天河里坠落下一弯金色的月亮,在亲吻故乡的田野,如梦似幻。

图为渔梁坝远景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宋雨佳 供图

提起歙县,其实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在“无梦到徽州”的诗句在今日的流行中,人们登上黄山或是徜徉宏村,却往往没有给徽州府址歙县留下应当的注意力。江山风雨,月落山容,那有着云雾环绕般韵味,黑白水墨般意境的家乡,它的故事绵延千年,若来此,青砖黛瓦的徽派建筑会带你领略穿越千古的奇迹。

朴实无华的徽州古城,藏匿着真正的人间烟火。曾经的码头林立、商贾汇聚的繁华早已褪去。现在的它像是一个正在被缓缓开启开启的故事,用同一种色调与风格静静地点缀着徽州大地。行人不断穿梭在古城的街道小巷,谱绘成一幅幅古意绵延的画卷,支撑起一个活色生香的人间。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歙县人,想说:在新安江的山水与徽文化的浸润下,让这里不缺乏值得细细品读的人文遗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 赞